作者:胡鞍钢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4-4-6 14:56:23
选择字号:
胡鞍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世界性国际竞争,既体现在经济竞争,更体现在科技竞争。历史已经表明:“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落伍者,曾是“一穷二白”的国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起点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60多年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已成为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与美国的相对差距迅速缩小,正在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
 
中国作为世界性科技革命的追赶者,是实行自主创新政策的极少数发展中国家之一(甚至是唯一),先后实行了“科技立国”战略,“科技兴国”战略,现在又在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即“科技强国”战略;从科技政策看,先后实行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对外开放,拿来主义”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的方针,再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的方针;从科技体制看,从中央计划科技体制、单一的政府科技投入、以国有科技单位为技术创新主体,到国家科学创新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限制科技人才流动到鼓励自由流动;从利用科技资源看,从主要利用国内科技资源到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特别是全球创新资源,也包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鼓励建立外资研发机构、引进国际人才、吸引海外创新人才等。
 
中国获得和使用技术充分利用了4种途径:(1)对外开放直接购买和引进国外技术;(2)强化本国对引进国外技术的再创新能力;(3)不断提高本国自主技术创新能力;(4)中国特殊的优势,即巨国规模效益优势,即任何一类技术创新,享有巨大市场规模效应,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技术创新的经济成本,还极大地降低了技术创新扩散和应用的交易成本,特别是那些投入极大的重大工程技术、国防科学技术。1949—1959年,中国对东方世界开放,主要从苏联引进技术,出现了技术追赶,同时开始发展自主技术能力;1960—1965年,苏联中断了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和出口,中国在封闭的条件下强化了发展自主技术能力,主要表现在技术追赶上;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极大冲击和影响了中国的自主技术能力,尽管在1972年之后开始引进西方国家技术,但从总体上看出现了与技术先进国差距拉大的情形;1977年之后,中国实行“拿来主义”,大规模持续引进外国技术,开始了一个持续的技术追赶过程,但是本国的自主技术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不断下降;1995年之后,这一比重开始上升,进入21世纪之后,特别是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极大地扩大了引进技术的能力,还充分利用了技术再创新(包括引进创新、模仿创新、集成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大大强化了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出现了快速的技术追赶,甚至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先进技术“并驾齐驱”。
 
中国实现科学技术的追赶,发展出世界科技大国的自主创新道路:即从“向科学进军”到“打破常规,跨越式发展”,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选择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有以下几个原因:中国特有的历史基因和历史传统,中国特有的大国特征和大国优势,中国未来实现“中国梦”大战略的客观需要和巨大需求,以及中国对人类发展的责任。无论是历史还是未来,无论是中国国情还是世界环境,都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道路。这始终是十几亿中国人民的宏大目标。(作者: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全文请见《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年第2期)
 
下载:全文PDF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