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3-14 9:48:51
选择字号:
马航飞机失联:专业心理援助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胡珉琦 见习记者 赵广立
 
“我们不想听这些,我们的眼泪都流干了,告诉我们真实情况好吗?”在马航通报失联飞机搜救进展的发布会中,一位年轻女子强烈不满马航方面前后矛盾的反应,现场痛哭;
 
“时间就是生命,这都几天了!(你们)再隐瞒、磨蹭,过了这个时间,就算找到我的孩子也没了!” 还有一位头发花白的父亲,提及曾打通失联航班上儿子的手机,仰天痛哭,泣不成声……
 
此次MH370客机失联事件,没有人能够切肤感受乘客家属所承受的折磨和痛苦。3月8日,对许多家庭来说原本是一段再普通不过的旅途,可不料却演变为一场令他们备受煎熬的守候。心理专家呼吁,为避免触发衍生危机,亟须专业的心理救援和疏导。
 
下落不明意味着仍有生的希望,一边是搜救,一边是祈祷。但对于那些苦苦等待的至亲们,在特殊时刻,可能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急性应激障碍,比如可能会出现一些更严重的精神症状。
 
中科院心理所教授祝卓宏长期研究创伤心理及心理援助与干预,他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客机失联本身对于他们来说已是一场重大的心理应激事件,但在目前消息仍不确定的阶段,他们多会处在焦虑、担忧的情绪状态下,哪怕有一丝希望都会点燃他们压抑的情绪。
 
但由于搜救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即便还没有等到结果,家属们也会很快进入情绪愤怒的阶段。“在整个事件处理和信息传播过程中都会有一些信息不透明或者不准确的情况发生,这是主要原因。”祝卓宏认为,目前的事态会对亲属造成比一般的灾难更为强烈和持久的心理创伤,而且影响深远。
 
一旦搜救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家属很可能进入一个强烈的心理冲击阶段,那会是又一波愤怒情绪的释放和哀伤情绪的表达。一些年龄大、身体不好的家属有可能因此精神崩溃,甚至晕厥、精神失常等等。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接受一个残酷现实的时间各不相同,但经历了这么多情绪递进,无论是马航、国航,还是相关政府部门,都应该重视对家属的心理疏导,组织专业的心理援助队伍非常必要。”祝卓宏说道。
 
事实上,在现阶段,纯粹的情绪疏导不可能弥补事件本身对他们造成的创伤。心理辅导和帮助也并不只是给予情绪上的安慰。
 
心理急救最基本的原则其实是提供社会支持,特别是生活、生命安全以及信息的连接。心理急救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陪伴、倾听这些家属们的一些心理的诉求,帮助他们找到更多的包括相关的一些法律、赔偿等的资源。对家属的亲友所提供的帮助也必须落到实处,除了陪伴,打理他们生活、工作上的一些琐事,帮助他们维护与社会的联系等必不可少。
 
祝卓宏尤其对组织管理者提出建议,针对情绪特别激动的家属或者情绪完全失控的家属应提供紧急预案,学习、了解面对这些家属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尽快组织足够的专业志愿者队伍,在家属产生沮丧障碍,甚至可能出现强烈抑郁情绪的时候提供陪伴。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张侃还特别提到专业人员至少应该提供一年以上的持续的心理跟踪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这样重大的心理创伤对人的打击是十分持久的。”
 
此外,客机失联对马航来说也是一个危机事件,祝卓宏强调,此时危机处理的态度应该是尽可能多地将有效信息定时告知家属,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与家属进行信息传递的对接,而不是只在每天例行发表声明或者新闻发布会时才见得到人。
 
“我们不得不强调信息确认的重要性,这对于稳定家属的心态、情绪非常重要。对于模糊信息官方应该及时、准确地回复,避免引起谣言,或者引起更多愤怒的情绪。”
 
祝卓宏也呼吁媒体,应注意保护好当事者的隐私,不要过分搜索他们的信息,报道时,他们的个人信息,包括清晰的面部表情等,都不能直接见报或者上网,如果要报道应该争取家属的同意,否则会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张侃还表示,客机出现这样的事故,不可避免会有伤亡,舆论应该引导大家从心理上慢慢适应这种现实,“一分希望,九分准备”。
 
《中国科学报》 (2014-03-14 第14版 关注)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