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晶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2-14 9:00:44
选择字号:
吴中祥:科学网最勤奋的老人

 
这位85岁的老人,从力学所离休之后,在科学网开设博客,自此笔耕不辍。他不仅记录下自己的日常思考,同时也转发、评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与网友共同讨论。
 
■本报记者 张晶晶
 
“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这是85岁的吴中祥给自己在科学网的博客起的名字。
 
从中科院力学所离休之后,吴中祥于2007年在科学网开设博客,自此笔耕不辍。他不仅记录下自己的日常思考,同时也转发、评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与网友共同讨论。
 
在中关村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八旬老人。虽略有驼背,但思维敏捷,讲起话来声如洪钟。
 
参与“两弹一星”研发
 
采访时,记者首先向吴中祥请教关于“两弹一星”研发过程中的故事。
 
1929年出生在武汉的吴中祥,1952年从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便留校任教,编撰了两本教材,上课之余也自己作些研究。1960年他正任固体物理专业主任、自编教材开设专业新课时,突然接到一纸调令,将他从武汉调到北京。
 
到了北京,去二机部九院报到后,受到九院常任副院长朱光亚的单独接见,这才知道要参加自主研制核弹,吴中祥当即感到兴奋、光荣,又怕不能胜任,就说:“我是搞固体物理的,对核能只有些基本知识。”朱光亚却笑着说:“就要用你这个,不懂的大家一起学习、研究。”
 
“当时能接触到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各有关专业的顶尖人物,可以了解各有关专业的最新成就和进展,彼此交流、讨论,确实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吴中祥回忆说。
 
吴中祥被分配到理论部研究室,研究室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研制原子弹引爆过程中涉及到的多种材料在相应条件下的状态方程。“原子弹引爆过程中涉及到的材料有多种,从开始到能始终满足临界质量引爆、到核能充分有效释放的整个过程中,从常温、常压,到极高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状态方程,仅依靠一般固体物理理论和实验,显然是无法解决的。”
 
当时,加上美苏的封锁,有关的研究资料严重不足。“副院长程开甲指导我们对极高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各种材料采用一个巧妙、合理、有效的模型假设,用托马斯-费米方程加量子修正进行计算求得相应的状态方程,并采用一个压缩度幂级数的多项式,其中最高幂的幂数和系数就由托马斯-费米方程加量子修正进行计算求得结果代入确定。”吴老向记者介绍说,“而最主要的是普通炸药爆炸条件下的数据必须足够精确,理论部主任邓稼先指导我们用相应的爆炸实验得到的雨贡纽曲线分析得到的数据,参与确定各幂的系数。这样得到的各种材料的状态方程在实际运用中就都得到符合实际的足够精确的结果,保证了整体设计的需要和原子弹、氢弹试验的成功。”
 
谈兴甚浓的吴中祥还向记者说起了他和邓稼先的一段趣事:“当时宿舍离上班地点有段距离,一天我没骑车正走在路上,邓稼先骑着自行车看见我,他喊我说‘老吴,上来,我载你一程!’我一看他那个自行车连后座都没有,说这怎么坐啊?他说你坐到前面来。于是,我就坐到他那车的横杆上,我们一路谈笑……”
 
吴中祥和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也交情不浅。因他们两家离得不远,吴中祥离休后常向彭公(大家对彭桓武的尊称)请教、讨论问题。一次在彭公家聊得高兴了,一看表已经晚上11点多了,吴中祥赶忙起身告辞,彭公说要送送他。结果这一送就送到了吴中祥家楼下。“我说这不行啊,那我再送你回去。结果一送就又送到了彭桓武家楼下。其实我俩就是想在路上再多聊一会儿。”
 
2007年彭公辞世,吴中祥专门写下《彭公的简朴生活》一文以示纪念。这段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友情,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科学传播的新使命
 
吴中祥的房间里,除了书籍、报纸,最显眼的莫过于书桌上一台黑色的笔记本电脑。2007年他在科学网开设博客,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每天都保持着两篇的数量,同时也会不间断更新自己的研究心得。
 
“主要是要与网友们交流、讨论一些学术话题,特别是创新的问题,新闻主要是从人民网、科学网上来,要权威、严肃的新闻。”记者问他是如何筛选新闻的时候,吴老这样回答,“当然也是我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说最近我就在批安倍。”
 
很难想象每天坚持上网、写作的吴中祥已有八旬高龄,普通的八旬老人估计能把电脑弄明白都很困难。
 
谈起如何接触电脑,吴中祥兴致勃勃。事实上,他的经历也可以算是一部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
 
“最初在二机部,我们有专门的计算组,电动计算器由一群中学毕业生操作。大型电子计算机由专门的计算数学家操作。我们只要把公式和原始数据给他们,他们就算出结果,大家再共同分析、研究。”“文革”期间,吴中祥在埋头推公式,“从苏联回来的一位同志看到,就教我使用计算机的编译程序语言,我觉着这事儿挺有意思,也试用了一下。”
 
后来,吴中祥从二机部调到中科院力学所,没有专人负责计算的工作,所有的事情只能亲力亲为,这也逼得他学会了编程、操作。
 
“那会儿所里和北京计算所就那么几台机器,时间排得满满的。我就拣别人不用的时间段用。”这个做法的好处是他可以满足自己的研究需要,坏处是可能要从早到晚连轴转。“记得有一次竟连续干了36小时,大半夜骑自行车回家,竟不觉摔到路旁沟里才惊醒了。”
 
凭着这样的干劲,在力学所期间,吴中祥在气动激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网友评价说读吴中祥先生的博客,可以实现不出屋子了解天下事。这或许有几分开玩笑的成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高度的赞扬。至于“科学网最勤奋的老人”这一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离休之前要跟着完成所里的任务,许多基础的重要问题没有时间深入考虑,离休之后的好处就是能作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基础领域的研究。”谈起退休之后的生活,吴中祥说。
 
这其中最重要的思考,莫过于他创建的“四维时空多线矢广义协变物理学”新理论体系。虽然吴老的理论与目前的主流观点大相径庭,也因此招来许多非难。但吴中祥表示,他很乐意与年轻朋友们进行讨论,科学的魅力正存在于一次又一次的争论之中。
 
《中国科学报》 (2014-02-14 第11版 学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