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咪佳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时间:2014-2-9 10:28:16
选择字号:
南极泰山科考站选址:周围多陨石携带外星秘密
 
昨天(2月8日),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海拔高度2600米,年平均温度零下36.6度,为南极内陆考察度夏站,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m2。昆仑站与泰山站一样是度夏站,长城站和中山站则是常年站。
 
泰山站是继2009年建成的昆仑站后,中国第二个建立在南极内陆的科考站。这个科考站无论从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占地面积,都和几位“前辈”不同,这个新型科考站的任务是什么?它形如灯笼的独特设计有什么缘由?在中国的极地探索道路上,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昨天,本报记者专访资深极地专家王自磐先生。王自磐曾经12次赴南极科考、考察,3次赴北极中国科考站黄河站科考。
 
巧的是,记者致电王自磐先生时,他刚刚从南极回到北京,企鹅、飞鸟、陨石、西风带、晕船……种种南极记忆,还特别新鲜。
 
泰山站选址:这里陨石特别多
 
它们携带着其他星球的秘密
 
“泰山站这个位置的亮点,是它位于我国两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
 
王自磐说,昆仑站是我国第一个建立在南极内陆的科考站,到了内陆地区,大船、直升飞机都没法过去,人们的交通工具,有且只有一种——雪地车。
 
雪地车有点像坦克,也是大履带代替轮子行进,爬坡能力非常强,有那种硬派越野的架势。但雪地车跟越野汽车不能比的是速度,雪地车行进速度大概在30公里/小时左右,油门踩到底,大概也只能飙个50码。
 
所以目前,从中山站到昆仑站做一次物资补给,大约需要走1个月时间。
 
有了处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中间的泰山站,给昆仑站进行物资补给的路途就一下方便了很多。
 
“这个区域更加重要的科学意义是,它正好处于格罗夫山、哈丁山考察区,这个区域是南极洲上的陨石富集地。”
 
南极洲上的这些陨石,来自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它们携带着其他星球的“基因”,是地球人了解有关太阳系早期信息、演变奥秘的钥匙,甚至还可以知道其他星球上有无生命的存在。
 
王自磐介绍说,在南极采集到的陨石,地球年龄(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保存)的年龄最长,而且这些陨石的原始状态最好,因这些陨石长期在冷冻和无菌条件下保存,几乎没有受到地球上其他物质的污染,这就最有利于研究太阳系内外星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其他大陆,由于风化作用和环境条件因素,陨石落地后不能保存几千年。而南极陨石的地球年龄一般可达几十万年,比其他大陆陨石的地球年龄高出100多倍。
 
所以在南极洲采集到的陨石,相当于能够一次性在一个平台上就“接收”到月球、火星等等其他星球发来的“穿越邮件”。
 
中国第15次、16次、18次南极考察队于1999年、2000年和2002年三次组织格罗夫山地区综合考察,在位于南极冰盖深处的格罗夫山地区,总共发现了4482块珍贵的“天外来客”。这个成绩,使得中国的陨石库,在世界排到前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南极考察队发现的这些陨石,有铁镍陨石和球粒陨石,已经带回国内分析研究。
 
度夏站类似承德避暑山庄吗
 
泰山站只适合夏季科考
 
泰山站是一个度夏站,是不是有点承德避暑山庄的意思,是科考人员的夏季专属地?
 
王自磐说,其实和泰山站一样,昆仑站也是度夏科考站。意思就是说,赴这两个科考站的科考人员,只能在夏季到此执行相关的科考任务。它不像长城站和中山站,是越冬站+度夏站,是个常年站。
 
“这可能跟它的功能定位有关系,因为泰山站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昆仑站的物资补给站和陨石区科研支撑站,而不像长城站和中山站,是承担了海洋整体环境考察、极地环境研究、气象、天体物理等等研究在内的各种研究项目的综合性科考站,所以在南极气候比较好的夏季开放工作,是比较合适的。”
 
泰山站的建筑风格特立独行,是圆顶造型,有点像传统的红灯笼。我国的其他3个科考站都是方形建筑。这是不是有特别之处?
 
王自磐说没有看过建筑设计图纸,但是从使用功能估计,这个设计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节省资源。“两个综合站需要的实验室等区块更复杂的布局,所以泰山站有个穹顶,空间使用也大致够了。”
 
遥远神秘的南极大陆有着很多未解之谜。它驱动着全球大气、大洋环流和碳循环,有着丰富的陨石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是各国科学家眼中的科学宝库。不断拓展我国南极科考的深度和广度,将帮助人类更加科学地认识地球环境、揭示自然发展规律,极地科考站在南极终将越来越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