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莉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4/12/31 15:04:58
选择字号:
大洋34航次科考第一航段圆满收官

第一航段和第二航段科考人员完成任务设备交接后合影。本报记者 刘莉摄

科技日报毛里求斯路易港12月30日电 (记者刘莉)当地时间上午9点30分,在海上漂泊了44天的我国主力科考船“大洋一号”停靠东非岛国毛里求斯路易港。中国大洋34航次科学考察第一航段考察任务结束,当天第一航段和第二航段科考人员进行了任务设备交接。

“大洋一号”11月16日从我国三亚出发,从南中国海进入巽他海峡、经过爪哇海进入印度洋,在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进行探勘。中国大洋34航次科学考察第一航段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李怀明副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第一航段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该航段科考人员进行了23条工程勘探要求的综合热液拖体异常探测测线,这是中国大洋航次第一次开展此类调查作业,回收4套锚系(一种长期观测海洋环境变化的仪器),布放2套锚系,布放7套海底地震仪。在15个站位进行了电视抓斗取样,获取1400多公斤海底岩石和沉积物等样品。

我国数十次大洋科考让我们对国际海底资源的认识逐步加深,也增强了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包括2011年获得的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在内,我国是世界上首个拥有三种主要国际海底资源勘探矿区的国家。另外两个矿区分别是:2013年获得的西太平洋“富钴结壳资源专署勘探矿区”和2001年获得的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矿区”。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富含铜、锌、铅等金属,特别是富含贵金属金、银。因此一经发现就引起了国际科学界和采矿业的极大兴趣。李怀明介绍说,中国大洋34航次科学考察是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之后开展的第二个大洋调查航次,也是我国大洋协会下发《合同区硫化物一般勘探工作规划(2014—2021)》后的第一个大洋航次,标志着我国在西南印度洋“金属硫化物合同区”的科学考察工作从调查走向了勘探,这一工作表明我们离人类真正开采利用海底资源又迈进了一步。

据了解,第二航段将于2015年1月4日正式起航,靠港的几天时间,“大洋一号”上将进行科考人员设备交接、设备工作状态确认、船体机舱检测维修、人员生活补给等工作。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