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丽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4-1-21 9:54:37
选择字号:
地奥集团:在创新路上“闯下去”
■本报记者 彭丽
回忆起26年前的创业,地奥集团董事长、总裁李伯刚感慨万千。
那时,他一心想把自己的科研成果—— 一种以甾体皂苷特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转化为产品。然而,只有一家企业愿意出20万元的成果转让费。李伯刚憋气贷了50万元的款,决定亲手转化这项成果。
李伯刚说,把科研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不仅是企业家的责任,也是科学家的责任。“我要在这条路上闯下去。”
一路闯荡,当初小小的制药厂已跃升为大型制药集团。截至2013年末,地奥集团总资产达50亿元,原始投资增值1万余倍,年产值20多亿元。
“从娘胎里就开始了创新”
谈起地奥集团的发展,集团总裁助理、药物研究所所长姬建新认为,这得益于李伯刚倡导的走科技创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战略远见。
“我们的发展道路很特殊,是先有科研成果再有产品然后再有公司。”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李伯刚笑言,地奥集团从娘胎里就开始了创新。他很庆幸身处中科院的创新环境,“在这里,创新驱动发展有先天优势,几届院领导也都很开明,从不束缚我们的手脚,只要有需要立马给予支持”。
李伯刚坚信,应用性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商品才有价值。从一开始,他就率领团队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率先创造了将树脂法和溶剂法结合的天然药物提取新工艺,攻克了甾体皂苷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的世界难题,使地奥心血康胶囊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
为进军国际市场,地奥集团专项成立了“地奥心血康再研究课题组”,针对其作用机理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从源头药材种植到原料加工再到成品制造,整个生产过程均以国际现代制药生产规范为标杆。
通过10余年苦练内功,2012年地奥集团成功取得地奥心血康胶囊欧盟(荷兰)药品上市许可,实现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药产品进入欧洲市场零的突破。次年,地奥心血康药材正式进入欧盟草药专论,获得欧洲主流学界的认可。
让员工成为公司的主人
李伯刚深知,对医药行业来说,技术和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只有加快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才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自创业之初,地奥就建立了一套人才管理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同时,公司一贯坚持对人才的情感管理,比如资助各类人才的子女入学、在员工生日时送礼物等。
公司还不断优化体制机制,让技术开发人员成为产品的技术股东,拥有产品利润10%的分配权。“李总是从科研队伍走出来的,特别理解和认可思想创造者的价值。”姬建新告诉记者,让员工成为地奥的主人,使他们对未来有了期许,有效激发了团队的创造力与活力。
李伯刚经常强调,科技创新不是一句空话,需要靠人才团队、平台环境和科研经费去支撑。早在1997年,地奥就率先投入巨资建立了国内药企中第一个现代化的药物筛选中心,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并长期为国内药物开发机构及高校提供筛选服务。
地奥集团还先后投资1.2亿元建设了2.5万平方米的科研大楼,花费7000余万元从国外购进了世界一流的科研设备,还建成了10多个国内一流的研究室、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在不断创新中实现跨越
据姬建新介绍,地奥集团每年都将税后大部分利润投入研发,不断创新技术、推陈出新。“我们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创新,只是想研发制造出既有疗效又安全的产品和本质上更加有利于治疗的药物。”姬建新说。
地奥集团开发出了脂必妥片、脂必泰胶囊、黄芪注射液、迈普新和填补国内空白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而且,虽然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但多数药品价格始终没有上涨。李伯刚要求,地奥人通过创新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为百姓提供物美价廉的放心好药。
地奥集团还通过技术创新,在产品开发中运用和发展了生物酶催化、水相合成、先进制剂等多项绿色技术,同时优化制造工业体系,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取得了经济、社会双重效益。
现阶段,地奥集团将研发布局集中于三大板块:一是对以天然药物为主的产品进行技术升级换代,研究其机理,提升其科技内涵;二是在仿制中创新,对化学和生物药物的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创更有效率的药物制造技术;三是在肿瘤、糖尿病等领域从源头上进行科技创新,开发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对于未来,李伯刚表示:“我们一路都在创新,从未停止,也不会停止。”
《中国科学报》 (2014-01-21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