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毅飞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3-9-4 13:58:31
选择字号:
“蛟龙”第三航段首次下潜采回一块富钴结壳样品

 

图 “蛟龙”号采回的富钴结壳样品。
 
“蛟龙”号今天(9月3日)在西北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采薇海山区实施了第69次下潜作业,这也是“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采回一块富钴结壳样品。国家海洋局二所地质学博士唐立梅认为,该样品对研究其成矿机制,以及与不同产状的结壳对比有重要意义。
 
唐立梅介绍说,富钴结壳在西太平洋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海山、海脊和海台(具有比较平坦、宽阔顶面的海底高地)的斜坡。太平洋约有5万座海山,其富钴结壳贮存量最丰,但经过详细勘测及取样的海山却寥寥无几。
 
她表示,富钴结壳物质来源具有多样性,一般认为是铁锰混合胶体吸附金属元素沉淀而成,细菌活动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壳一般以每百万年增长几毫米的速率形成,而变成一个厚厚的结壳,可能需要数千万年之久,是地球上最缓慢的自然过程之一。
 
据了解,富钴结壳中所含的钴、锰、镍等金属用于合金,可为其增加硬度、强度和抗蚀性等特殊性能。在一些工业化国家,大量的钴被用于航天工业中的超合金生产。在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中,钴也能用于生产光电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超导体、高级激光系统、催化剂、强力磁以及切削工具等产品。
 
本次下潜还取得了1只六腕海星、4块海山岩石和2管沉积物样品,拍摄了珊瑚、海绵、海星、深海鱼等海底生物资料。
 
现场首席科学家王春生介绍,通过此次下潜,发现该海域巨型底栖生物丰度低于上月中旬“蛟龙”号探测过的魏源海山,符合该海域寡营养特点;在此区域发现六腕海星等巨型底栖生物,进一步说明巨型生物具有分布广的特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