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毅飞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3-8-20 10:42:22
选择字号:
揭秘科学家如何获得蛟龙号“客票”
 
央视记者王凯博钻出“蛟龙”舱口,笑靥如花。尽管这已不是她第一次下潜,仍受到浇水祝贺。
 
想乘上“蛟龙”并不容易。媒体曾刊登《谁能考取“蛟龙”“驾照”》一文,解密了潜航员选拔的过程。实际上别说“考驾照”,即便想拿到“蛟龙”的“客票”,也需接受严格培训。
 
现场总指挥刘峰介绍说,“蛟龙”每次下潜搭乘3人,其中两位经验丰富的潜航员分别担任主驾驶和工程技术人员,一位科学家作为乘客。虽然对乘客的要求不像对驾驶员那么高,却也需跨过几道门槛。不仅不能有突发性疾病的病史,而且还要接受严格的理论和模拟训练并通过考核。
 
国家海洋局二所研究员王春生本航段参加过两次下潜任务。他说,自己在航次任务开展前,接受过多项理论培训,科目包括潜水器技术指标,载人舱设备控制,航次任务特点及注意事项,下潜人员的生理、心理、体能训练等。通过考核后,他在中船重工702所内参加了水池试验下潜。
 
本航段起航后,王春生又在船上参加了模拟训练。先是在模拟舱内进行培训,学习摄像机等设备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学习应急操作,包括通过机械控制、自动控制及液压控制三种方式的紧急抛载等。然后又进入“蛟龙”载人舱内,由两位潜航员手把手教他摄像控制面板的操作,以及载人舱内各设备的功能及使用。
 
通过这些学习,王春生对潜水器有了基本认识。除在下潜任务中协助潜航员开展照相、摄像作业,如果出现舱内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偏高等现象,他能读取仪表参数,提醒潜航员采取措施。万一发生严重意外,潜航员失去工作能力,他还能通过三种方式抛掉压载铁,乃至机械臂、电子箱等载荷,独自使潜水器浮上海面。
 
除掌握上述技能之外,下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要遵循严格的规程。
 
本航段中,参与下潜的科学家均圆满完成了任务,王春生对自己的状态尤为自信。“只要任务需要,我随时能下。”他说。(原标题:《谁能获得“蛟龙”“客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