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爱民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3-8-7 8:24:42
选择字号:
浒苔“凶猛”来袭 专家称被动打“浒”不是办法
■本报见习记者 孙爱民
最近,大面积的浒苔再次入侵我国黄海海域。尤其是在青岛,本该金灿灿的沙滩,却覆盖上绿油油的浒苔。放眼望去,一片草原风光。据报道,此次黄海沿岸暴发的绿藻规模创历史之最。
其实,从2007年开始,几乎每年夏季都会有浒苔来袭,给沿海养殖和旅游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浒苔缘何如此“凶猛”?近日,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藻暴发主要源于江苏一带海域养殖业与工农业污染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必须加强有关绿藻的科学研究,才能改变目前只能靠打捞来治理的被动局面。
暴发源头尚存争议
绿藻是对生活在海水、淡水等水环境中的一种微生物的统称,浒苔是其中的一种。
近几年,位于黄海海域的青岛、日照等海域,每年都会遭受浒苔的侵袭。尽管当地部门设置了拦截网,并组织渔船进行打捞,但由于浒苔规模太大,在东南季风的吹动下,仍有大量浒苔登陆海滩。
在学术界,大部分专家将浒苔的暴发源地锁定在江苏海域,其中江苏射阳县到如东县间的辐射沙洲,成为科学家监测的重点区域。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逄少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块区域在退潮时会暴露出上万平方公里的滩涂,这里布满了底泥和沙子,成为水产养殖的“肥田”。
“水产养殖中大量使用发酵鸡粪,再加上工业与农业废水的排放,使这个区域海水富营养化比较严重。”逄少军表示,研究人员在这块辐射沙洲的底泥和水中发现了浒苔微观繁殖体的存在,“每年春天阳光充足、水温上升,浒苔就会大量暴发”。
同为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的徐奎栋介绍说,研究所的专家通过遥感与浮标等手段,对江苏近海的绿藻进行了监测,“从时间上来讲,源头主要是长江口以北的江苏海域,绿藻在那里堆积之后往北漂”。
不过,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鲍献文认为,绿藻暴发可能另有源头。“国外研究发现,海底绿藻孢子的数量决定了绿藻的规模。因此,江苏养殖业集中的海域可能只是源地之一。”
间接危害巨大
其实,包括浒苔在内的绿藻本身无毒无害,只跟其他的海藻类争夺阳光和营养盐,不会直接杀死海水中的水产生物。然而,一旦大规模暴发,绿藻的间接危害还是很大的。
“浒苔腐烂沉底之后,会急剧消耗水中的氧气,间接影响养殖的生物。”逄少军介绍说,浒苔大量登陆青岛鲍鱼池后会沉到水底,使大批鲍鱼窒息死亡,“浒苔漂浮在海面时,会吸收海水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影响海水的化学本质”。
徐奎栋也表示,每年绿藻的暴发都给青岛、日照海域的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面对浒苔来袭,目前只有人工打捞这一条应对措施。徐奎栋告诉记者,2008年,青岛市为保证奥运会海上项目的顺利进行,耗费了大量资金与人力共打捞了100多万吨浒苔。即便如此,海面上仍漂浮着数百甚至上千万吨。
“大量的浒苔像一把悬剑,谁也不知道它们要登陆到哪个城市。”在逄少军看来,最根本的治理方法是跟治理电池污染一样,“要切断污染源”。
科学研究不能断
在专家们看来,对浒苔等绿藻的科学研究还不够彻底,是无法根除浒苔困扰的重要原因。
“我们还不是很清楚绿藻的生长过程、运移、生长史,科学研究要先解答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有助于从源头上进行治理。”鲍献文表示。
他介绍说,我国在2008年曾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绿藻的有关科学研究,但在那之后相关投入大量减少,“2009年有一个相关研究已经立项但没有开展实施”。
“我们将所有关于浒苔、绿藻的科学研究做得彻底后,就可以跟踪海底绿藻孢子的数量,再结合相关的气候条件监测,甚至可以预测绿藻暴发区域的走向。”鲍献文认为,如果研究做得不够的话,只能维持被动式打捞的现状。
《中国科学报》 (2013-08-07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