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贵阳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上了解到,中国首个基于流域尺度的湿地保护协调模式——“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运行7年来,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初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屏障。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流域也是中国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它几乎涵盖了所有湿地类型,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和长江中下游5省1市的湿地主管部门联合发起成立“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2010年,湿地保护网络拓展至全流域并命名为“长江湿地保护网络”。
截至目前,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范围由最初的6个省份扩展到12个,覆盖整个长江流域;成员从最初的20个发展到150多个。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认为,近年来,在保护与合理利用长江流域湿地资源的同时,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初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屏障。但同时也面临着“湿地萎缩,功能退化,利用过度”等问题,其支撑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淡水安全的能力在进一步衰退。
业内人士指出,不仅是长江流域湿地,中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如不采取断然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本”还会进一步减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