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计红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5 8:50:06
选择字号:
以太网40年:不老传奇的启示

 
以太网之父鲍勃·梅特卡夫于1973年绘制的以太网草图。计红梅摄
 
坏的标准会对技术创新形成桎梏,而好的标准则可以为下一步的创新提供平台。它们可以自我演化、发展,并拓展出前所未有的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太网的历史是一个关于创新的故事,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标准的故事。
 
■本报记者 计红梅
 
5月底的美国加州,碧空如洗,温暖宜人。《中国科学报》记者从旧金山机场驱车一小时,来到了位于硅谷核心地带的帕洛阿托市。大名鼎鼎的施乐帕洛阿托研究中心就位于这里。
 
个人电脑、激光打印机、鼠标、图形用户界面……历数在帕洛阿托研究中心诞生的多项现代计算机技术,最有影响力的非以太网莫属。作为互联网的先驱,从2.94Mbps到400Gbps,以太网在40年中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拥有了1000亿美元的市场。更难得的是,它还保持了长盛不衰的活力。
 
5月22日,是以太网诞生40周年纪念日。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日子,帕洛阿托研究中心与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城域以太网论坛(MEF)、NetEvents联手,在距离帕洛阿托市不远的山景城举办了以太网创新峰会。对于这次峰会的意义,以太网之父鲍勃·梅特卡夫的总结是:“汲取以太网发展的经验教训,以便未来更好地创新”。
 
富有的秘诀
 
1973年,27岁的鲍勃·梅特卡夫还是哈佛大学的博士生。此前,他提交的毕业论文因为“理论不足”而被打回。梅特卡夫对此非常生气,他决定先接受施乐公司帕洛阿托研究中心提供的职位,暂缓毕业。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ALOHA网络。ALOHA是1968年美国夏威夷大学一项研究计划的名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计算机通信网。它可以使分散在夏威夷各岛的多个用户通过无线电信道来使用中心计算机,从而实现一点到多点的数据通信。受ALOHA启发,梅特卡夫产生了以太网的构想,可以使电脑在短距离间互相联通。他在大卫·博格斯等人的帮助下实现了这一想法,并由此获得了博士学位。
 
ALOHA的发明人诺姆·阿布兰姆森也出现在了以太网创新峰会上。有趣的是,他不记得自己曾经邀请过梅特卡夫前往夏威夷。而梅特卡夫本人则对此记忆犹新,并深表感谢。
 
梅特卡夫一生的经历可谓丰富多彩。1979年,他离开了帕洛阿托研究中心,成立了3COM公司,将以太网产业化。之后,他从3COM退休,成为了一名风险投资者,现在则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创新总监。
 
Network Test实验室总裁大卫·纽曼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一则轶事。在移居得州之前,梅特卡夫住在波士顿一幢六层的联排别墅里。他的学生前来拜访时十分羡慕,向他表示:“我也要努力工作,并发明一个很‘酷’的东西,好住这样的房子。”幽默的梅特卡夫告诉他:“你搞错了,我之所以能住这样的房子,不是因为我发明了以太网,而是因为我知道贩卖与以太网相关的产品。”
 
时至今日,梅特卡夫依然认为,创新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知识转化为金钱。
 
不断演进的标准
 
位于山景城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可谓是IT界人士心目中的“圣地”。它不仅承载着硅谷创新的精神,也记录着信息技术领域一幕幕重大事件。在这个内容丰富的博物馆里,《中国科学报》记者与梅特卡夫等人一道参观了以太网展区。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瞻未来。”在斯坦福大学任教的未来学家保罗·萨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以太网的历史表明拥有一个好标准至关重要。
 
1980年,在梅特卡夫的努力下,数字设备公司、英特尔公司和施乐公司联合研发了10M以太网规范,以此为基础形成的IEEE802.3以太网标准在1985年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5月30日,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还特意为以太网40周年举行了庆祝会,以纪念该标准使世界发生的改变。
 
萨夫认为,坏的标准会对技术创新形成桎梏,而好的标准则可以为下一步的创新提供平台。它们可以自我演化、发展,并拓展出前所未有的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太网的历史是一个关于创新的故事,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标准的故事。”
 
事实证明,以太网虽然是在40年前发明的,但它一直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断孕育新的创新,并持续繁荣到现在。
 
有“互联网之母”之称的拉迪亚·珀尔曼是推动以太网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
 
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当她初次了解到以太网的时候,她的感受是,“这是一种新的连接方式,我一定要设计出一种和它匹配的路由协议”。生成树协议由此产生。由于它的出现,作为局域网标准出现的以太网才有了向更广阔的网络空间进军的可能。
 
在以太网40年的历史中,像珀尔曼这样为以太网不断发展作出贡献的人还有很多。正因如此,梅特卡夫说:“以太网的发明人不是‘我’,而是‘我们’。”
 
无法重现的历史
 
贝尔实验室、施乐帕洛阿托研究中心、IBM沃森实验室……自由、宽松的环境,充足的研究经费,让这些企业研究机构在上世纪中后期计算机技术的拓荒时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作为前帕洛阿托研究中心负责人,比尔·斯宾塞认为,这样的实验室今天已不可能存在,类似的资助创新理念并孵化创业企业的方式也受到了伤害。
 
《美国创新在衰退?》一书的作者朱迪·埃斯特琳是思科前CTO,现任JLABS公司首席执行官。她也认为,如果当年梅特卡夫发明以太网之时遭遇的是如今这样的创新环境,那他不仅得不到资助,还会一事无成。
 
“现在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发生了变化。” 埃斯特琳说,一是资助研究的目的变得急功近利,二是技术创新越来越倾向于跨学科发展。由于这两个变化,貌似“疯狂”的颠覆性创新得不到足够的经费支持,同时资助的决策与方式也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埃斯特琳认为,改善创新的生态系统已是当务之急。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创新并产业化,每个环节都应有相应的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
 
梅特卡夫则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大学之上。“当下的可行做法是在研究型大学里作研究。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而且通过他们还可以让创新的理念散布到世界各地。”
 
也许,正因如此,梅特卡夫在庆祝以太网诞生40周年的慈善拍卖会上,以两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一件有10个以太网发明人签名的T恤衫。而这些钱将全部用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人才的培养。
 
《中国科学报》 (2013-06-05 第3版 技术经济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