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田勘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3-4-23 10:44:34
选择字号: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称芦山震后成功发布预警信息
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遭遇7级大地震,再次让中国和四川进入全民抗震救灾进行时。对于地震为何会在与汶川相邻的芦山再次发生,专业人员在探讨原因的同时,公众也在追问原因,并且直逼地震预防的核心问题:地震能否预报和预警。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在地震之后发出信息,后者是在地震发生之前做出预报,显然,后者比前者的难度更大,情况也更复杂。正如任何事情都是从简易之处突破一样,地震预警在此次的芦山地震中也有突破和进展。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称,芦山地震后该所成功地发布了预警信息。预警信息是在地震发生后的第5秒发出的,地震波从芦山震中传到雅安城区需要10秒,因此让雅安城区获得了5秒预警;地震波从芦山震中传到成都需要33秒,因此为成都赢得了28秒的预警。
预警让其他城市的人获得5秒至28秒的时间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还需要在此次地震后进行研究和评估,但是,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过,国内现阶段的地震预警也表现出了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例如,预警信息发布渠道过窄,很多人既没有收到短信,也无法听到警报,更不可能“随时都看着微博”。但是,日本的预警系统却比中国做得好,其地震预警和NHK(日本广播协会)是联动的,能第一时间告知所有公众。
因此,地震预警如果不能把地震预警监测、预警信息产生、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接收和接收后公众该如何行动等五个环节有机衔接起来,就不能发挥地震预警挽救生命的重要作用。
相比于地震预警,地震预报一直徘徊不前,自然会处于非常纠结的境地。现在,中外科学家都异口同声地认为,由于地震的复杂性,地震预报在目前还做不到。然而,即便在这个大前提下,也还是有很多研究人员在这一充满荆棘的荒芜之地辛勤地探索着,并且陆续有结果公布。但是,这些结果的公布方式,是面对公众还是专业人员发布,有一些矛盾和不周之处,也可能会对抗震产生误导。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开研讨会,有专家提出四川100年内都不可能再发生强大地震,因为能量在汶川大地震中释放得差不多了。更有甚者,北京大学一位教授通过自身的研究提出,汶川大地震的能量已得到释放,这一地区再发生类似地震的周期约为4000年。( 相关论文)但是,仅仅过了5年,在离汶川80公里同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的芦山就发生了7级大地震。
现在,旧事重提,一些专业人员认为过去那些说四川100年,甚至4000年内都不会再发生大地震的专业人员,是在误导公众,给老百姓传递了错误信息。更有网民激情陈辞,认为应当追究这些发出错误信息的研究人员的责任,就像2012年10月22日,意大利地区法院对6名意大利科学家和1名意大利民防局地震危机办公室官员判处6年监禁一样,因为他们在拉奎拉地区6.3级地震中,未能向公众提供准确和及时的预警信息,从而导致309人丧生。法院认定这7人在评估地震风险及向公众通报相关预警信息时玩忽职守。
然而,中国的情况与意大利不同。专业人员是在研讨会和学术刊物上发表其研究结果,而非直接向公众和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或预警。例如,北大的那名教授的预测,是发表在2009年9月的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科学研究中,任何人都可以公布依据其研究获得的结果,无论对错都只是一家之言。而且,研究结果一般面对的是专业人员或部分公众,而非政府发布的面向所有公众的防震抗震信息。同时,任何科学研究的结果在发布后,只是一种假说,还需要以后更多的研究结果来证实或证伪,才有可能成为一种公认的理论或被否定。其结论也只是一种假说,并不能作为社会和公众抗震防震的指南。
不过,北大教授的研究结果也通过媒体的采访传播出去了,这是唯一不慎重的地方。这也给地震预报和专业人员提了一个醒,在公布自身的研究结果时需要谨慎,否则就可能真的误导公众,给防震抗震添乱,并且置地震研究和预报于无限的纠结之中。(原标题:芦山地震:预警进步 预报纠结)
相关专题: 四川芦山7.0级地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