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出探月设想到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再到如今的嫦娥三号,我国探月工程已历经22年。
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主要分成“绕、落、回”三个阶段:2004~2007年为“绕”的阶段,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2007~2012年为“落”的阶段,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2012~2017年为“回”的阶段,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此后我国探月工程将继续发展,逐步实现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等目标。
▲▲1991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
▲▲2001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其中“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被列入近期发展的目标。
▲▲2003年4月,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
▲▲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5年12月2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工程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2007年8月,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07年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开局圆满。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成功完成硬着陆,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2010年1月11日,“绕月探测工程”等3项成果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10月2日,经过一系列姿态调整,嫦娥二号拍下它的第一幅“地月成像”中的对地成像摄影作品。
▲▲2012年2月6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中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了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
▲▲2012年4月15日,嫦娥二号在拉格朗日2点环绕轨道上飞行了235天,出色地完成了观察太阳的任务后,受控飞入距离地球大约1000万千米深邃的太阳系空间,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新步伐。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并与“战神”图塔蒂斯小行星擦肩而过,相对距离仅有3.2公里,首次实现中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再拓展试验圆满成功。
▲▲2013年11月,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宣布,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突破6000万公里。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搭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嫦娥三号将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本报记者冯丽妃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3-12-02 第5版 跨月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