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一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0-21 10:17:15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让舌尖上的中国更安全更营养
 
周一平
 
金秋时节,伴随着收获的喜悦,第33个“世界粮食日”悄然而至。
 
今年“世界粮食日”关注的焦点是“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在当下粮食安全引发全社会关注的大背景下,有两组数据格外值得关注:
 
一组数据是,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接近5.9亿吨,人均粮食产量达430公斤。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有望实现“十连增”,产量迈过6亿吨大关。而在世界主要产粮国中,只有美国、印度曾经实现过“五连增”。
 
另外一组数据是,我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达30.6%,肥胖率达12%;18岁以下居民肥胖人群达1.2亿。同时,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透露,我国超过70%的家庭人均每日食用盐和食用油的摄入量都大大超标,每天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的人群比例超过50%。
 
两组数据,一喜一忧,却又紧密相连。
 
粮食产量有望实现“十连增”,反映出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协同创新下,国人已从温饱不足顺利迈向总体小康,或者说已找到了应对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用占世界约9%的耕地、6.5%的淡水资源,成功地解决了世界近21%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一种骄傲。
 
而肥胖人群上亿,意味着我们在吃得饱的同时,忽视了健康饮食、科学合理膳食问题。食用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人有足够的粮食,却不知道如何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安全。不均衡的饮食结构,造成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有益营养成分摄入不足等“隐性营养不良”现象日益普遍。
 
“民以食为天”。然而,在已解决温饱的当下,对于国人而言,如何从追求吃得好变为吃得安全健康营养,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里,有两个现象尤为值得关注。
 
营养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方面,营养过剩引发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多,并向低龄人群蔓延。另一方面,在未能解决温饱的近3600万农村贫困人群中,由于宏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贫血、营养不良发病率仍然较高。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地沟油、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塑化剂……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事件频发且严重,让部分人感觉陷入“吃无可吃”的困境。面对种种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舌尖上的美味似乎仅留存在《舌尖上的中国》影像中。
 
未来10年,我国将进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也将加快实现。如何充分有力地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各类食品均衡供应,让公众吃得科学、健康,加快从“温饱中国”到“营养中国”的转身,都需要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多加思考。
 
打造“营养中国”,解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势在必行。面对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的是共同营造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有科学合理的标准限制,严格高压的法律约束,自觉的良心生产,健康安全的消费选择。如此,方有安全可期!
 
打造“营养中国”,构建膳食营养改善体系刻不容缓。有效保障的食物供给是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是文明生活的重要标志。营养改善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指数。为此,应把膳食营养改善工作纳入公共卫生范围。倡导绿色加工,改变粮油过度精细加工工艺。扶持发展大豆食品蛋白、膳食纤维等一批新兴食品产业,构建食物与营养发展创新战略联盟,集中力量研究开发,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安全方便健康食品,促进营养改善和膳食结构调整。
 
打造“营养中国”,普及食物与营养的科学知识不容忽视。应通过政府主导和倡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引导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开展公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活动,编发通俗易懂的图片、“明白纸”、科普手册,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人们的健康依赖健康食品体系”。而当下,通过改善营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促进国民生活质量提升,正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新内涵。因此,让国民既能“吃得饱”,又能“吃得好”,建立健康、营养的饮食结构,保障国民的营养安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向全世界发出追问:“谁来养活中国?”面对布朗之问,以袁隆平、李振声、李登海为代表的我国育种专家用科技创新有力地给出了答案。
 
20年后的今天,如果有人要问,“谁来营养中国?”我们同样有理由回答,依靠科技支撑,中国已经能够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
 
《中国科学报》 (2013-10-2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