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发布时间:2013-10-15 15:37:22
选择字号:
教育部长: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比例偏低
 
袁贵仁:二、我国教育公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袁贵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任重道远。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社会公平的反映。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80多位,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只有发达国家的八分之一左右。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突出问题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这样的国情下,我国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四大教育差距”方面。
 
袁贵仁:(一)从城乡看,农村教育仍然薄弱。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教育相对落后。近年来国家将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特别是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但根本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面临不少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经费投入不足,2011年,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事业费支出农村与城市(含县城)相差近700元;普通初中农村与城市(含县城)相差近900元。办学条件差,一些农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和图书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不足。吸引优秀教师困难,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工作任务较重、生活条件艰苦、培训机会较少,优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教师缺乏。特别是随着近些年学龄人口减少、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地方撤点并校。这在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学生上学路程变远、上下学交通安全存在隐患、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
 
袁贵仁:(二)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等,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100美元,东部地区上万美元的省份有好几个,中西部省份大多不到5000美元,有的省份还要低一些。受此影响,中西部教育总体落后,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办学困难。主要表现在:财力有限,我国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地方承担教育投入的主要责任,经济发展的差距必然带来教育投入的差距。2011年,普通小学、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省份超出最低省份9倍左右。控辍保学任务重,近几年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教育,而在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尤其是边远、贫困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控制辍学率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普惠性幼儿园偏少,入园难仍然存在。当前,不同地区间教育差距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比例偏低。经过多年的努力,东中西部高考录取率差距已经不大,但总的来说,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偏低。农村孩子、贫困家庭孩子的创造力并不比城市和富裕家庭孩子差,如何提供更加公平的上大学机会,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希望,发挥好他们的聪明才智,是我们要进一步解决好的问题。
 
袁贵仁:(三)从学校看,不同学校间水平相差较大。这里主要指的是义务教育学校。这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我国实行重点学校制度,建设了一批实力强、声誉高的重点学校。这在当时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消重点校制度,切实改造薄弱学校,但是重点校长期积累的名牌效应仍然存在,学校之间的差距短期内很难完全改变。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取消了考试,但有的地方出现了招生不规范、“择校热”等问题。破解择校难题,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好学,根本上要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这需要一个过程。
 
袁贵仁:(四)从群体看,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水平还不高。“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政府的职责。目前,一些特殊群体受教育的条件还不足,对他们的关爱还不够。虽然按照“两为主”的原则初步解决了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但是从全国来看,由于种种原因,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还没有全部纳入输入地财政保障和教育发展规划,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还存在不少困难。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只是刚刚起步,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人口流动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亲情缺失,这些孩子在安全、学习、情感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予以关注。目前,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特殊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薄弱环节,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低于普通儿童,辍学率高于普通儿童。要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待遇水平。树立“全纳教育”观念,让更多的残疾孩子能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让每一个残疾人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需要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袁贵仁:以上这四方面问题的存在,既有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原因;既有历史积累的老问题,也有新形势带来的新情况。新老矛盾叠加,各种因素交织。在我国,促进教育公平任重道远。
 
袁贵仁:三、推进教育公平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袁贵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教育公平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不断扩大投入,巩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成果,并形成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地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育规则,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坚定不移地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扶持最贫困地区和最困难群体作为优先任务,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作为根本措施,守住底线、补齐短板、提高水平、完善制度,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具体说,我们将主要围绕缩小“四大教育差距”,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袁贵仁:第一,兜底线,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目前,我们已经是教育大国,人民群众享有了较多的受教育机会。但是,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实现每个公民“学有所教”,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程度,给人民群众提供更便利、更多样、更高层次的教育机会,始终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近2亿人。保障入学机会公平,关键是要聚焦困难群体,解决他们上学面临的实际困难。一是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儿童教育。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儿童约4000万,健康、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央领导对此十分关心,要求注重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从根本上扶贫。目前,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全程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健康和教育发展,编织一张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实现新生儿出生健康、婴幼儿营养正常、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中小学生营养保障等发展目标。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采取“9+3”模式(九年义务教育+三年中职免费教育),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完善东西部对口支援制度,加大城市支援农村力度,使中西部青少年到东部或城市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实现“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致富”。
 
袁贵仁:二是积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督促各地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按照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尽量满足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在公办学校一时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接受教育。督促各地进一步做好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高考的政策衔接,让他们公平享有接受高一级教育的机会。今年8月,教育部首次出台了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籍信息管理制度。新学籍管理办法的最大特点是“一人一号、全国统一、籍随人走”,学生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从幼儿园入园或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终身不变。今年内将建成全国联网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学籍管理的无缝衔接和互联共享,为家长学生办理学籍提供便利,为教育部门管理学籍提供保障,确保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准确掌握学生流动的真实情况。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全面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联合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解决留守儿童亲情关怀、生活照顾、家庭教育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保障广大留守儿童平安健康成长,努力解除进城务工人员后顾之忧。三是解决好残疾人教育问题。研究实施“特殊教育行动计划”,通过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规模、加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教班工作力度、组织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创造条件使残疾学生能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研究残疾学生免费接受高中教育的政策,鼓励普通高校招收更多残疾学生。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基本实现每个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袁贵仁:第二,保基本,使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在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只有尽快提高这些地区的义务教育水平,才能促进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为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目前,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正在研究制定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政策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用3至5年的时间,使这些地区的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标准,满足基本办学需要。一是配齐教学设施。保证教室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每名学生有合格的课桌椅,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图书,因地制宜建设运动场,保障学生锻炼和活动空间。二是配齐生活设施。每名寄宿学生有一个标准床位,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食堂或伙房满足学生就餐需要,确保学生饮水安全,北方和高寒地区学校有冬季取暖设施。三是办好教学点。教学点虽小,但对保障每个孩子有学上有着重要意义。必要的教学点要坚持办好。下一步,将全方位提高教学点保障水平,确保正常运转。经费方面,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核定公用经费,配备相应的教学生活设施。师资方面,加快培养符合乡镇以下学校实际需要的小学“全科教师”和初中一专多能教师,优先安排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到教学点任教。今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按照“地方自主实施、中央综合奖补”的原则,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
 
袁贵仁:第三,上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们提供上学的机会,还要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择校热”、“大班额”、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展的不均衡。为推进均衡发展,教育部已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印发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构建起中央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各县(市、区)也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明确了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推进均衡发展,要从学校标准化建设、师资均衡、生源均衡、规范办学行为、开展督导评估等方面着手。具体来说,从严控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行为,要求学校布局调整须经省级政府批准。扩容改造县镇学校,解决“大班额”问题。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组建教育集团、托管、培训和结对子等形式,支持带动薄弱学校。推动扩大教师交流的范围,鼓励优秀的校长和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生源均衡是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很多地方对此做了积极探索,要进一步提高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引导学生就近入学。规范办学行为,出台“小升初”就近入学的实施细则,推行网上报名入学,实行招生信息公开。加强督导评估,以解决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距、考察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程度为两大重点,督促和引导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目前,江苏3个县,浙江33个县、四川19个县、湖北29个县、河北10个县已经通过国家级评估认定。今年预计将完成24个省份的345个县(市、区)的国家级评估认定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按照常规途径解决我国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差距,需要相当长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可以较低的成本,将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便捷高效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我们将积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启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到2015年解决所有学校宽带接入问题。加快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及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将已有优质资源输送到各级各类学校,并集中力量开发更加适合农村学校的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基础教育短缺课程、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大众的公共视频课程,让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也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样,能够听到最优秀的老师讲课,能够学到最先进的知识。
 
袁贵仁:三是提高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近年来,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比例逐年提高,2000年农村学生占招生总数的48%,2012年达到59.1%,其中本科生由44.1%提高到52.5%。但是,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仍然偏低。为此,2012年实施了面向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录取1万多名本科生,这些地区上重点大学人数提高10%左右。今年进一步扩大到3万人,范围扩大到所有国贫县以及重点高校录取率相对较低的省份。在专项计划覆盖的省份,重点高校录取农村户籍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8.5%。今后,将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规模,调整招生规则,降低部属高校在属地的招生比例,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学生。要求各地各高校因地制宜,出台政策,建立健全逐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长效机制。同时,严格规范自主招生、艺术体育类特长生的招生行为,进一步规范高考加分政策,为农村学生营造公平竞争的机会。四是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目前,中西部地区高校数和在校生数接近全国三分之二,承担着为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使命,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下一步,要以实施振兴计划为抓手,全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更多能够留在中西部、服务中西部的人才。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央安排100亿支持100所中西部地方高校。实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央安排60亿,支持没有国家部属高校的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重点建设1所地方高水平大学。
 
袁贵仁:第四,畅渠道,为人人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坚持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宜的教育和发展道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长成才,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深层次要求。一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规划纲要已经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了总体部署和宏观设计,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对考试招生制度的历史、现状和国际比较作了比较全面的调研。去年专门成立了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目前作为教育综合改革重大课题,正在加紧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总体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和措施,将适时提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更加注重正确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系统设计、协同推进;更加注重招生公平公正。
 
袁贵仁:二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发挥行业在政策研究、人才供需预测、专业设置评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推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共建职业教育集团,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引导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培养专门人才。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相互衔接,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更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制度,畅通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空间。三是搭建终身学习平台。终身教育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教育潮流,也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特征。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通过开放大学、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开放高等教育学习资源。探索建立学业资格认证框架,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学分银行”,推动普通高校之间学分互认和自学考试、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之间学分转换,让每个人都学有所教,学有所成。民办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个性化教育需求的重要形式。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下一步,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对民办学校的歧视政策,推进政府逐步加大购买教育服务力度,采取奖补等多种方式扶持民办教育。放宽准入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通过联合办学、委托管理、合同管理等方式,多种途径扩大教育资源。鼓励支持办好一批高水平的民办学校,使民办教育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促进者、多样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外国教育。
 
袁贵仁:第五,建规则,完善保障公平的长效机制。制度管根本、管长远。促进教育公平,要在有效解决当前影响教育公平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教育公平取得的成果,为长远发展“垫底子”。我们将在加快清理不利于教育公平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加快制定教育标准。标准具有普遍约束力,对于维护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都获得具有一定质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陆续建立了一些国家层面的教育标准,如教师编制标准、教师专业标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博士和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校园建设标准、设施仪器配备标准等。我们将继续加快步伐,研制各类教育标准,逐步形成富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标准体系。二是加强教育督导。教育督导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对于督促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去年,国务院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个《教育督导条例》,成立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整合教育督导资源,强化教育督导权威,健全质量监测标准体系。围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点问题,抓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中的突出问题,针对群众关心的学生身心健康、课业负担过重、择校乱收费等热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全面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今年底前将挂牌督导制度覆盖所有中小学校,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袁贵仁:三是加强教育监测。主要是由社会组织开展教育满意度测评和教育现代化指标监测。教育满意度测评工作,包括对政府教育工作和学校工作是否满意两个方面。测评政府工作,主要看是不是坚持了教育优先发展,是不是把教育摆在民生之首,是不是认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测评学校工作,主要看是不是真正坚持了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把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现代化指标监测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公平,将对各级各类教育毛入学率(巩固率)、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残疾青少年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与水平、县域和省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校贡献率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价。通过满意度测评和现代化指标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找出差距,从而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自觉性、针对性。
 
袁贵仁:同志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多想办法、多做实事,推动我国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李伟:同志们,刚才袁贵仁部长为我们做了十分精彩的报告,从三个方面全面回顾了我国教育公平取得的重要进展,深入分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多角度阐释解读了推进教育公平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等社会热点问题和群众关切进行了积极的回应,报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措施具体,深入浅出,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央有关领导的措施,具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向袁贵仁部长表示衷心的感谢!上午的报告会到此结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