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道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2-9-27 9:19:26
选择字号:
中科大实施“隐形资助” 让贫困生体面接受资助
 
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大三学生小伟并不担心这个学期的伙食问题,因为学校已经在6月份“偷偷地”给他的卡里汇去3个月的生活补助。这是中国科技大学正在实施的“隐形资助”制度所带来的好处。(《工人日报》9月25日 )
 
据报道,中科大对于贫困大学生,从资格审查到认定到资助方式,都遵循“科学而人性”的原则,让最需要接受资助的大学生体面地接受资助:学校“一卡通”中心按要求每月提供平均每餐费用处于基准线下的学生名单,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名单与学校的贫困生数据库进行交叉对比,两者重合即被视为“隐形资助”对象。名单确定后,学生无需自己申请,学校会“偷偷地”地将生活补助打到其卡上。
 
中科大如此的程序操作,因为有了大量隐形状态下调查数据的支撑,以及动态的援助管理,不仅保证了扶助的针对性和公正性,也体现了高校应有的人文关怀。这种制度被学校师生广泛赞誉,被称为“是一群理科学者科学思维的产物,具有典型的中科大风格”。
 
如今,各高校都设有针对贫困生的助学金,但由于“僧多粥少”,到底谁才是最需要资助的人,成为高校的一件头疼事。而且,贫困生资助既体现着关爱,也关系到尊严,如何处理好知情权和隐私权之间的矛盾,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巧妙的工作艺术。这不仅考验着学校的智慧,也能映照出一所学校的精神品格。
 
此前,部分高校“不恰当”的扶贫资助方式曾遭媒体和公众质疑:昆明某高校通过“比惨”演讲,挑选所谓的“贫二代”;福州某高校让申请人上台陈述家庭状况,由“围观”同学票选特困生和贫困生;有的高校,不仅在学校公示栏公布贫困生身份信息,还将学生父母的姓名、健康状况甚至是联系方式也一同晒出来。
 
不仅如此,个别高校还出台文件,对受助贫困生的生活有着方方面面的限制和要求。比如“不能穿戴时髦”,“不许使用价值超过1000元的手机”等。规范贫困生不要铺张浪费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此的规定未免太简单、武断。贫困生领的是国家补助,固然需要接受社会监督,但信息公开的形式也应合情合理,需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较之一般的学生,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自卑情绪,将原本隐私的困苦公之于众无疑是当众揭其伤疤。某些不恰当的助学方法,虽然救了大学生的贫,却冷了他们的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