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印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2-8-23 10:09:52
选择字号:
中青报:“烟草博物馆”到底应该怎样存在
 
“上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近日,被授予这三项称号的中国烟草博物馆引发质疑。8月21日,来自医学、公共卫生学、法学界的众多专家在研讨会上集体声讨这家“不讲控烟的烟草博物馆”。有专家提出,烟草博物馆应该停展整顿。(《京华时报》8月22日)
 
在控烟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形下,中国烟草博物馆还被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类称号,不免又一次撩拨起民众原本郁结的情绪。人们不禁要质疑,展示“烟草文化”的烟草博物馆,如何能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些结队而来的未成年人,又能够从这里获取怎样的精神养分,以为未来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助力?
 
这种“混搭”的反讽效果,让很多致力于控烟的专家感到难以接受。也是,不讲控烟的“烟草博物馆”,即便屡获殊荣,也难掩其传播“烟草文化”的实质,更不要说对于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了,这样的博物馆要它作甚?
 
不过,对于“烟草博物馆”似乎应该有新的思路,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也即,“烟草博物馆”并非没有存在的必要,关键在于,“烟草博物馆”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理念去布展、去传播文化?至少,像眼下国内几家烟草博物馆这样,浓墨重彩渲染烟草产业,却有意无意淡化烟草危害的布展思路,并不可取,甚至是有害的。
 
一个理想的烟草博物馆,首先应该是一个宣传控烟的基地,而不是“一朵朵看上去很美的罂粟花”。在这里,公众可以通过实物了解人类与烟草抗拒的历史,而不仅仅是来感受烟草业辉煌的发展史;在这里,公众还可以通过人类不断推出的一些控烟措施,来了解这些年来的观念变迁,而不仅仅是烟草企业的发展成就;在这里,公众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的手段,深入了解烟草对于人体的危害,而不仅是淡化吸烟严重危害健康的科学结论。
 
具体而言,从布展上,完全可以淡化、弱化诸如“烟草发展历程”、“烟草农业”、“烟草工业”、“烟草经贸”、“烟草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科学的角度入手,强化控烟的内容,以警示民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远离烟草,不要继续在含混、模糊的语境中成为新一代烟民。
 
其次,这里还应该是一处真正理性的公共场所,而不应是被烟草企业取向绑架的私人会所。既然已经名列诸多“基地”,那么,就应该强化其公共性、公益性的价值取向。烟草企业也不是不可以捐资兴建博物馆,但是,这种捐助不应该有前提条件,而是应该完全服务于公共利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