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范卫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15 8:32:07
选择字号:
“枝繁叶茂”只因“根深蒂固”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廖洋 通讯员 范卫波
 
根深蒂固,则枝繁叶茂。作为山东理工大学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之一,该校的农业工程学科经过50余年的持续建设,已由一株青青幼苗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硕果累累,盈满枝头。
 
学科之根:凝练方向 突出特色
 
树大根深,对农业工程学科这棵硕果盈枝的大树来说,它的根便是凝练方向。
 
凝练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前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工程学科已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涵不断发生变化。而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农业工程学科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四个方向: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与装备、农业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农村电气自动化、农业装备及其数字化设计。
 
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与装备方向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果蔬贮藏与保鲜等创新性研究,在低温挤压膨化啤酒辅料设备及其酿造啤酒工艺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农业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方向主要研究秸秆类生物质热化学过程机理和技术,在生物质液化以及生物油利用的集成技术研究方面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农村电气自动化方向主要研究农村配电网电力线路故障选线、定位与在线检测技术,农村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电力故障检测技术的重要突破。
 
农业装备及其数字化设计方向主要从事精密播种机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农业装备信息化数字化设计等方面的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联合收获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学科之叶:强化科研 提高水平
 
枝叶扶苏,作为大树的繁茂枝叶,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表现。长期以来,农业工程学科一直致力于农业工程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
 
2007年,该校教授徐丙垠主持的“行波原理的电力线路在线故障测距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9年,特聘教授李洪文主持的“北方一年两熟区小麦免耕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1年,申德超教授主持的“农产品高值化挤压加工与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从2009年以来,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先后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1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2项,被SCI、EI、ISTP收录论文320余篇。
 
辛勤园丁:打造团队 会聚人才
 
十年树木,大树的生长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奋进的高素质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农业工程学科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既注重引进、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又注重发挥老教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共同申请课题,形成团队,同时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2006年,农业机械化学科成为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2007年8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洪文受聘山东理工大学“泰山学者”,对学科发展发挥了良好的带动作用。目前,农业工程学科拥有教授23名,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博士生导师5名。农业工程学科现有的四个方向长期的发展中,均逐渐形成了结构合理、团结稳定的学科团队。
 
目前,农业工程学科40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48%,在读博士占17%;何芳等5位教师入选学校首批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10多位青年教师承担着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少青年教师遴选为硕士生导师,承担着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工作。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骨干学科队伍初步形成。
 
学科土壤:加大投入 构筑平台
 
沃野千里,绿树成荫。装备良好、功能齐全的实验室是学科建设这棵参天大树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充分论证、详细调研、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农业工程学科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平台逐渐完善。
 
1997年,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2005年,山东省收获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2006年,山东省高压电网暂态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2010年,山东省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2011年,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成为山东重点实验室。
 
目前,农业工程学科现有实验室面积12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拥有30余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先进科研实验仪器。良好的实验条件构筑起了学科建设坚实的平台。
 
《中国科学报》 (2012-08-15 B2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