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9 8:25:28
选择字号:
玉米适当晚收 增产效果明显

 
郝明德在观察春玉米生长情况。
 
本报讯(记者张行勇)仅仅晚收5~15天,就可使每亩玉米增产10%~15%?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郝明德提出的玉米延收增产技术将其变成了现实。
 
郝明德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当前陕西省玉米收获期的确定是以玉米果穗苞叶变黄发白、籽粒变硬为标准。实际上,此阶段正处于玉米腊熟期,离完熟期尚有一段时间,玉米光合产物还没有充分向籽粒转移,籽粒重量仅为完熟期的80%~90%。因此,过早收获实际上造成了不必要的减产。
 
同时,在春玉米区,由于不受后茬作物播种压力的影响,只要农民改变观念,把现行的收获期推迟5~15天,就可挖掘出玉米10%~15%的增产潜力。而在关中夏玉米区,玉米收获在国庆节前后,如果延至10月15日前后,就可增产15%左右。
 
据了解,玉米是陕西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超过100万公顷,占粮食总产的1/3以上。若推广玉米延收增产技术,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就可挖掘100万吨以上的玉米增产潜力,使农民增收20亿元。
 
玉米延收,是否会影响下茬小麦?郝明德明确地告诉记者,不会。“一是因为近年来全球变暖,即使玉米延收,小麦播种期和出苗期拖后,也不会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太大影响。二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玉米收获、小麦播种等田间作业时间减少,为这项技术的实施创造了条件。三是即使是个别对温度比较敏感的小麦品种,出苗期晚了一两天,也可以通过在小麦越冬前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来弥补推迟播种带来的不利影响。”
 
此项技术和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邓西平的实地试验相吻合。
 
“通过在长武试验点的3年试验,黄土高原旱地玉米试验田亩产量过吨,有的还超过关中水地玉米产量。”邓西平介绍说,该地区玉米增收有四个关键之处:春玉米播期灵活、推行玉米大垅双行覆膜栽培实现保苗、将施肥后移晚收、新品种增密度。其中,将施肥后移晚收,可保证玉米生长后期灌浆,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
 
长期从事玉米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薛吉全表示,“在从概念、机理和可行性上进行了10年多探索后,我们将玉米高产技术总结为三度:提高密度、整齐度和成熟度(即适时晚收技术)。夏播区以两早改两晚,春玉米适时晚收已成为一项高效增产技术”。
 
不久前,郝明德向中科院院士李振声写信谈及“关于实施玉米延收增产技术的建议”之事。李振声表示:试验设计合理、调查数据准确、分析与结论清晰,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玉米晚收15天,增收15%,这与河北、河南、山东的结论一致。
 
《中国科学报》 (2012-08-09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