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18 8:31:42
选择字号:
纪念胡世华诞辰百年:半个世纪前的计算机梦想

 
■本报见习记者 甘晓
 
当今,计算机技术已经占据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无法想象离开计算机还能做什么。倒退几十年,人们同样无法想象的则是如今计算机技术的盛况。今年是“计算机之父”图灵诞辰100周年。在中国,也有一位与图灵同岁的科学家为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半个世纪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胡世华开始推动数理逻辑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中国计算机的梦想之门就此打开。
 
深受西方哲学影响
 
胡世华1912年生于上海市,其父胡惟德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和驻外国公使。
 
中学期间,在天津南开中学深厚的数学学科积淀的影响下,胡世华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32年,胡世华进入北京大学,本来打算攻读数学系,但父亲胡惟德却希望教育他的儿子如他一样走上从政的道路。尽管胡世华对这样的安排不满意,但也遂了父亲的心愿选择了哲学系。
 
不过,这并不代表胡世华远离了自己喜爱的数学。
 
1936年到1941年期间,胡世华前往奥地利,先后在维也纳大学和德国西威廉敏斯特大学学习。在欧洲,他接触到与亚里士多德经典逻辑大大不同的数理逻辑。
 
17世纪中,数学家莱布尼兹十几岁时曾有一个梦想,要造一种能够靠特定符号排列陈述所有科学分支的语言。同时,数理逻辑的初步工作也由莱布尼兹完成。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发表了《逻辑的数学分析》(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Logic),建立了命题演算系统,“布尔代数”,并创造一套简便的符号系统,利用符号来表示逻辑中的各种概念。布尔建立了一系列的运算法则,初步奠定了数理逻辑的基础。
 
当时,世界上数理逻辑界的主要学者大多居住在德奥两国,包括20世纪伟大的数理逻辑大师哥德尔(Ki G?觟del)在内。而就在胡世华离开的第二年,著名的维也纳圈子(Vienna Circle)正式成立。他在维也纳圈子酝酿时期受到了上世纪伟大哲学家罗素、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影响。
 
“这为胡先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哲学的环境。”胡世华的学生、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杨东屏说。
 
维也纳圈子的浸润也使胡世华预见到,将来,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计算机将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同时,二战期间,在英国战时情报中心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GC&CS:Government Code and Cypher School)服役的图灵研制出效率高、功能强大的密码破译机“巨人”(Colossus),为重大军事行动破译密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应用的前景也让胡世华更加坚定了推进中国计算机研发的决心。
 
第一位强调计算机研究的学者
 
正是受到西方哲学思想的浸润,胡世华才得以在这个数学和逻辑学的分支中越走越远。
 
1943年,胡世华发表《论人造的语言》一文,仔细地介绍并解释了一阶谓词演算。尽管此时离1879年福利格(Frege)建立的谓词演算系统已时隔多年,但由于国内了解数理逻辑的学者很少,胡世华的文章仍然在当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随后,胡世华又与多名国内学者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数理逻辑的发展。例如,他曾与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陆钟万合著《数理逻辑基础》,着重介绍了直观的自然推理的证明格式,为国内推动谓词演算知识起了较好的作用。
 
不仅如此,胡世华对计算机的发展具有创造性的预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唐稚松曾撰文称:“胡老师是我国把逻辑和计算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倡导人。”
 
在维也纳求学期间,胡世华便看到了数理逻辑广阔的应用前景。杨东屏评价:“胡先生的这个想法非常超前。”
 
1956年,在中国科学史上第一个学科规划中,胡世华便以图灵破译德军密码的案例,阐述了数理逻辑对计算机产生的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第一位强调计算机研究的学者。
 
1958年“大跃进”时期,胡世华创办数理逻辑训练班,全国各地高校教师参与其中,使数理逻辑在高等院校中打下了基础。西北大学原校长郝克刚等数学家都是当年训练班培养出的人才。
 
另外,据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许孔时回忆,1961年7月,胡世华向当时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的许孔时提出,把数学所的第四研究室(数理逻辑研究室)整体调到计算技术研究所。
 
胡世华认为,数理逻辑的研究必须要结合计算机的研究和发展,特别要结合计算机体系设计和程序设计自动化的研究。这比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专家的看法要超前。
 
经过五个多月的曲折,1961年12月,胡世华的心愿终于达成。从此,数学研究所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人员都进入了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成立的第九研究室。
 
1963年10月,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举办了第三次全国计算技术经验交流会,胡世华在大会上作了综述报告,并主持数理逻辑组会议。此次会议标志着国内的研究者将数理逻辑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结合的开端和努力。
 
据胡世华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周巢尘回忆,直到晚年,胡世华仍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可判定问题。“他认为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一些可判定的难题将来可能借助计算机来解决。”周巢尘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4-18 A4 专题)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