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海峰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2-4-11 9:48:13
选择字号:
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理想图景与现实困境

刘海峰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

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招生考试只是一种测量手段,只是引起小范围的关注,只是一种少数人关心的话题。然而,受传统和现实的制约,中国人却将高考变成了文化,变成了经济,变成了产业,变成了盛大的仪式,变成了一种各方面关注的社会活动,变成一种惯例式的全民动员。它不仅是一种考试,也不仅仅是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高考还是一种文化、一种经济,有时高考甚至还会成为一种政治。
 
高考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历来受到教育界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广义的高考包括考试与招生两个主要环节,2010年7月正式颁布的《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列有关于考试招生的专门一章,即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中国历次教育改革文件中,这是第一次将考试招生单独列出一章,足见此问题在现阶段的重要性。
 
作为典型的高竞争、高利害、高风险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高考是中国各类考试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考试,也是上至高层领导人、下至基层老百姓都关心的大事。高考改革是一个敏感而重大的问题,一有风吹草动,都会引发激烈的讨论,就会在门户网站的首页看到相关新闻。高考改革被全社会寄予高度的期望,但改革又具有巨大的难度,可谓任重而道远。
 
抓好了高考改革,就像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不仅是一个考试古国,而且是一个考试大国。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招生考试只是一种测量手段,只是引起小范围的关注,只是一种少数人关心的话题。然而,受传统和现实的制约,中国人却将高考变成了文化,变成了经济,变成了产业,变成了盛大的仪式,变成了一种各方面关注的社会活动,变成一种惯例式的全民动员。它不仅是一种考试,也不仅仅是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高考还是一种文化、一种经济,有时高考甚至还会成为一种政治。当你看到全国上下为高考让路,当你看到高考牵动着千百万人的神经,当你看到高考成为地方政府关切的大事,当你看到考试季节所有媒体都聚焦于高考的时候,你一定会承认,高考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高考是一个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考上联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起点,关系到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下引基础教育,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整个教育中起到枢纽调节作用。作为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桥梁,高考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社会,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个高中生选择职业和未来生活的方式,因此在整个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所有教育改革问题中,高考改革是最受教育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的问题之一。表面上看,高考只是一种为高校选拔新生的考试制度,但高考还有维护教育和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因此,高考还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它事关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当今高考改革已成为一个重大民生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改革全局的关键问题,有时甚至成为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抓好了高考改革,就像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在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历史时期,以往为选拔少数精英的高考模式必然要发生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终身化、国际化等趋势的到来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高校招生考试的内容、形式、录取办法等方方面面也必将随之进行调整。过去以选拔或淘汰式为主的招考机制,将转变为展示才能和全面评价的招考机制。
 
目前中国中学生有三分之二左右是在县及县以下中学,农村中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例很大。他们很少媒体资源可以利用,在高考改革的议论中往往成为沉默的大多数,需要为他们发声。
 
由于高考关系到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改革涉及到宏大的社会利益再分配问题,高考竞争往往成为教育竞争和社会竞争的矛盾集合点,因而其改革难度大、影响深、波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高考改革可以说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中难度最大的问题之一。高考改革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两难问题,而各种两难的实质其实只有两个: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经过多年的运行,高考的利弊得失都十分显著,是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制度,对待同一项高考改革,不同的群体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作为一种大规模选拔性考试,高考是一个谁都说得出看法的问题,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人,任何家长、任何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从某一个角度看可能都有道理,都可以谈出自己的道道来。但是将这些意见集合起来,有些可能是互相对立的。
 
高考是一个关系多元利益主体的教育考试制度,高考改革时常陷入左右为难、举步为艰的两难境地,其原因之一就是改革牵涉的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矛盾不容易调和。例如,在中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差距相当大的国度中,对招生指标分省区定额分配、尤其是全国重点大学招生指标的分配问题的意见,便聚讼纷纭,争论激烈,十分典型地反映出不同地区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高考改革不仅应考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要考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中国中学生有三分之二左右是在县及县以下中学,农村中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例很大。他们很少媒体资源可以利用,在高考改革的议论中往往成为沉默的大多数,需要有学者为他们发声。在一个现代的民主社会,任何改革都必须考虑大多数人的意志,而不能仅由少数人的主观愿望来主导。我们在考虑推行高考改革时,应顾及城乡公平,特别要注意防止改革使农村和弱势家庭的孩子减少上好大学的机会。
 
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决定了缺少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农村学生,对高考改革的看法与城市学生和部分专家的看法相去甚远。在一定意义上,分数实际上就是那些没有家庭背景的考生的“硬实力”,不靠分数他们没有其他办法。一旦分数不够,就只有复读一条路可走。要考察才艺的话,钢琴没摸过,怎么去考级?强调见多识广、谈吐不凡,农村生活又缺少见世面和交流的条件。这就是选拔多样人才和维持公平方面的两难。实际上,招生考试改革越多样越改变,对没有社会资源的家庭就越不利。多年来,中国的高考改革观念很新,理论很先进,更多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如何考虑兼顾广大农村考生的利益?确实值得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决策部门深思。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这句口号之所以在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流行,就是因为不够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已经造成城乡之间、阶层之间巨大的落差,如果再改掉了高考,连这难得的一个公平竞争途径都消失的话,平民子弟还有多少向上流动的机会?
 
理论工作者往往抱持先进的教育理念,侧重关切素质教育,致力于多元取材,在高考改革设想时注重求新求变;而跟高考最直接的相关者高中学生和教师往往求稳,求少折腾,多数情况下都希望高考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继承性,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公众则更多关注教育和考试机会公平,形成强烈的反差。只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和文化传统的高考改革,才是具有广泛民意和生命力且能够长期推行的改革。
 
无论我们的一些高考改革理论说得多么美好,多元录取方式的设想多么完善,如果高度重视甚至过度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没有改变,如果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风气没有改变,如果诚信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统一考试成绩还将成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主要依据。
 
应该看到,尽管高考在以考促学、推动教育水平提高、维护公平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中小学教育确实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如中学只抓智育而片面追求升学率、文理偏科、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且近视率攀升体质下降,影响求异思维和个性发展、学校办不出特色、教改不易推行,等等。有考试就有应试,特别是竞争激烈的高考,更是引发考生尽力应试,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什么就不学什么,这种片面应试的消极影响,便是一定程度上造成智育一枝独秀,形成知识偏狭的弊病和学业成绩至上的功利心态,扭曲了高中教育的目标与理想。因此,许多人都急切想改变现状,或者提出激进的高考改革设想,有的人甚至主张废止统一高考制度,实行美国式的大学招考制度。
 
我认为,不研究高考的人很可能成为高考改革的激进派,研究高考的人很可能成为高考改革的稳健派。高考不改革不行,改革急于求成也不行。在目前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高考改革应稳中求进。所谓稳中求进,并非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而是指改革高考这样重要的制度,应该在全面研究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行。
 
中国的高考制度是传统文化遗传和现实社会环境的产物,现行高考制度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高考改革不能脱离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代的社会现实,而必须植根于中国社会的深厚土壤。只有如此,我们提出的高考改革理论和方案才不会脱离实践,才不至于流于空谈。
 
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招生考试制度;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招生考试方式;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招生考试模式。如果美国的文化跟中国的文化差不多,如果美国社会都是由类似于“虎妈”蔡美儿那样高度重视子女教育的华人组成,那么很可能美国的高校招生考试也会演变成跟中国的高考类似的制度。
 
考试技术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高校招考制度很难说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世界是多元的,文化本身也是多元的。1993年,美国学者在研究各国高中毕业后的考试制度后便指出:考试制度与各国的国家教育制度及社会情况紧密结合,有些国家的考试制度具有高度持久性,而且不易改变;有些国家的考试制度则正在经历实质、甚至快速的改制。此外,改变的方向也各国不同。
 
高考改革应该考虑中国的国情,包括教育与社会制度、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民众的认可程度。一些在西方部分国家能够顺利实行的招考制度,照搬到中国就不一定行得通。从近年来几次大规模的高考改革调查结果来看,多数人认为高考必须改革,但同时多数人又认为高考是很公平的一项制度。我曾与一位高中资深教师交谈高考改革问题,问他觉得现行高考制度合理吗?他脱口而出说不合理。接着我问他,那你认为应该用那一种办法来招生?他好一会答不上话来。因为他像许多人一样,看到高考的弊端,想当然地认为高考不合理,但并没有进一步去想如果不用高考制度,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可以替代高考。
 
如何制订兼顾时代需求与易于遵行的考选标准,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好的制度能限制坏的行为泛滥,坏的制度却使好人也跟着学坏。评价一项制度的好坏关键要看后果而不是愿望,高考改革重要的是提出可以操作的、具有可行性的选拔人才方法。
 
全面考察中外高校招生考试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可以看出统一招考制度是高校招生考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将各个高校招生工作中的共性方面统一起来,方便考生,减省报考费用,高校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高校在全国范围内招生择优录取,有利于提高命题水平和试卷质量,也便于以高考成绩来比较评估各高校的生源质量。因此,实行以统一考试为主体的招生考试制度,是招生考试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当然,将来统一考试应该逐渐减轻其绝对权重,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还将是中国高校招生的主渠道。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这是一个规律,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国情来实行某种招考制度。可以这么说,无论我们的一些高考改革理论说得多么美好,多元录取方式的设想多么完善,如果高度重视甚至过度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没有改变,如果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风气没有改变,如果诚信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统一考试成绩还将成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主要依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