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需求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内容比以前更加丰富。校长怎样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如何将权力释放给教授,如何保证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行运行,这些都很关键。如果没有校长的放权,教授治学就是空的,民主办学也是空的。”在宋纯鹏的观念中,现代大学制度中校长的担当更多,不仅要思考学校的发展,还要思考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发展结构、经费筹措等问题,对校长的自信和智慧都是不小的挑战。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在获得越来越多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也对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校长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公开选拔充分考虑到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需求,按照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岗位要求规定资格条件,确保人选质量,体现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校科学发展,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校长的办学理念、发展眼光、思维模式和能力素质对于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水平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现代大学制度下,校长有哪些岗位要求?校长首先要懂教育,应熟悉高等教育规律和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校长更要善管理,应具有较丰富的办学治校经验,有一定的高校领导工作经历。
“信息社会,大学校长面对的挑战更大。”张宗益认为,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校长一方面在校内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学机会,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好大学面对的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
在付强看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改革任务有很多方面,其中一个核心方面就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分离,而这恰恰是改革的难点。通过公开选拔大学校长,推动干部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继而能带动管理体制、学术评价体制、教育教学体制、科研体制的改革。
“要解决行政权力在学术资源分配上的寻租行为,就要建立各种制度,把以前的学术咨询组织转变成学术决策机构,有效地实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分离。”付强告诉记者,东北师范大学的学术委员会,由原来的咨询机构演变为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两个学校层面的决策机构,各类科研基金、科技奖项的评审,职称的评定,学术资源的分配,学术机构的建立,都要拿到学术委员会去决策。此外,学校还有一个由主管领导和专家组成的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学校所有重大采购,都要通过该委员会批准才能实行。
“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形势下,我们在公开选拔的过程中,会把改革的精神渗透到遴选的标准中,综合考察,给学校选出最合适的领导者。”遴选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指出,校长职业化是个趋势,也是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的文化很大程度上由行政文化决定,行政机关应更多地为师生服务,校长职业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的专业是数学,但从我做校长以来只参与学术讨论,不撰写专业学术论文,专心做管理工作。”黄达人说,在中山大学,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学校招聘处长,教授们从不报名。
参选者、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益春认为,应该通过制度建设,来防范行政权力过度占有学术资源。做了十几年大学校长的黄达人认为,教育改革发展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对高校来说,从校长公开选拔作为一个切入口和开端,并以此为起点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该是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个理性选择。
“大学校长遴选制度的改革应该说是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建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遴选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目前,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转变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式,必须从以规模扩张、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教育资源配置的变革,其中最核心、最首要的就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变革。”钟秉林建议,从公开选拔大学校长开始,鼓励高校积极探索,通过合理规划、严格制度,完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真正实现人事聘任制度的能高能低、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