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辛)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研究员与李英研究员合作在青蒿素衍生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
PloS ONE)上。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累及病变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而狼疮性肾炎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由于SLE的病理机制复杂、治疗靶点缺乏、相关疾病动物模型周期过长等因素的制约,相关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缓慢。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出的抗疟有效成分,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衍生物还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活性。左建平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建立了免疫抑制药物筛选体系及相关疾病动物研究平台。通过体外、体内免疫抑制活性的筛选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低毒高效的水溶性青蒿素类衍生物SM934,不仅在体外实验系统表现出良好的免疫抑制活性,而且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作用。
左建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对SLE模型动物整体治疗实验中,SM934能有效改善疾病动物肾脏病理损伤程度及尿蛋白水平,同时显著提高其生存率,发挥理想的治疗作用。
左建平课题组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SM934在MRL/lpr品系基因突变小鼠、NZB×NZW F1品系杂交雌性小鼠两种经典的自发性SLE疾病动物模型中表现出独特的疗效作用机制。
有关专家高度评价这些研究成果,认为“将为青蒿素衍生物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科学报》 (2012-03-26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