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庭
2010年10月,一种以四根有色纤维为主体的全新生产工艺在河南新乡白鹭化纤集团装车。经过一年多的生产,集团总工对新工艺创造的效益非常满意。
该工艺名为“有色粘胶短纤维”,巧妙运用了成组技术,研发人是中原工学院副教授郑瑾。
该校管理学教授方润生一直在关注郑瑾的这项新工艺,并对其从技术创新的视角进行了提炼和总结。
目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方润生正从成组技术内涵式扩展的视角,让低碳经济从中受益。
源头染色的启示
一堆零件,尺寸、形状和功能各不相同,猛一看杂乱无章,要逐一加工起来,肯定相当麻烦。
不过,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这些零件可按尺寸、形状和功能进行分组,然后按组进行加工。这样一来,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益。
这个过程应用的就是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利用了事物间的某种相似性,按照一定准则分类成组,对同组事物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由前苏联学者米特洛万诺夫创立。
传统工艺生产1吨染色布或染色纱通常需要消耗100吨水、500度电、6立方蒸汽,而郑瑾的工艺仅需0.2吨水、5度电,不耗费蒸汽,不产生污水。
对全国200余万吨粘胶短纤维产能来说,该工艺的社会价值、环保效益将不可估量。
郑瑾的创新在于,从粘胶纤维的生产源头开始染色,根据成组技术的模块化方法,生产四种单色的粘胶短纤维,代替传统的白色粘胶短纤维。然后将四种基色纤维按比例组合,在下游色纱企业生产出各种颜色的纤维,最后织布、制衣。
该工艺去掉了传统的染色流程,既适合品种单一稳定、生产量大的粘胶纤维企业,也符合品种多、生产量小的下游色纱生产企业生产特点。而传统上,两者在颜色和产量上一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郑瑾的工艺让北京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韩新民很兴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韩新民表示,成组技术在有色粘胶短纤维生产工艺创新中的显著作用说明,丰富和完善成组技术的理论基础——相似性原理,多维地扩展其应用范围,是必要和可行的。
助力低碳节能
韩新民的总结正符合方润生多年来的研究方向。方润生一直认为,这个方向是发展成组技术潜在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方润生抛开目前流行的成组技术外延式研究模式,独辟蹊径地从内涵式扩展进行研究,从传统的、具有几何尺寸的产品外形的相似性,扩展到产品的各种非外形尺寸的状态特征。
同时,从产品在单一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扩展到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将产品在不同企业间的价值生成过程,基于低成本、低碳耗和高效能的标准,进行技术与管理的集成优化。
为说明这个理论,方润生举了一个例子。
在家庭汽车生产消费领域,今后可能将呈现这样一种趋势——用户自己不必花钱购买和维护汽车,而只需购买汽车生产商提供的品牌化有效驾驶里程服务即可。
因为,专业的制造和维护是生产商的特长,理应由其来一体化解决。
这将导致汽车制造商致力于再制造,而不是想方设法地消耗大量资源去生产和销售更多的新汽车,并且让用户专心享受安全、舒适、新颖的驾驶体验。此外,消费者更换不同品牌的汽车将可能变得非常容易,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转换成本。
中科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也肯定了方润生的研究。申长雨指出,成组技术从内涵进行扩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也将使其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发挥突出作用。
最后,方润生说:“在全球资源消耗日趋严重的形势下,成组技术要做的是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物品的重复性制造和功能的冗余;产品的研发不仅要包含其制造过程,而且要涵盖其有效的使用和报废再利用的过程;让不同物品的相似部分能够在较长时间得到有效利用,最终实现低碳节能的经济目标。”
《中国科学报》 (2012-03-22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