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卉
中国不少省区多年保持8%—9%甚至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新的一年,中央调低了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目标仍然不低。
日前,著名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对这种区域发展态势发出警示:“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一些省区市也在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制造障碍。这一趋势将会表现得日益明显。”
陆大道向《中国科学报》表示,一些地方的快速增长实际上具有欺骗性。在人们的想象中,中国经济今后只会沿着直线增长,但事实并非如此,局部甚至很可能会快速达到资源、环境、原料、市场的极限。
结构调整是一种补偿
陆大道认为,近年来,一些高速增长的地区其实也为“看起来很美”的GDP付出了巨大代价,特别是出现了生态环境和结构性问题,尤其是作为能源基地的省区市和部分中西部地区。
大搞能源建设,GDP是迅速上升了,但今后一旦整体经济增长更成熟,结构调整成绩更大,社会对能源的消耗速度就会放缓,现在能源建设还凯歌高奏的地区,未来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市场需求问题。
事实上,GDP挂帅,已经导致这些年的区域发展产生重复建设和低水平激烈竞争问题,对未来经济结构很不利。
“而生态问题,沿海地区环境已经牺牲了,现在还在继续牺牲中西部地区环境。”陆大道说。
“从持续和长期发展的眼光看,确实有令人担忧的一面。”针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评价说,“总体上还是高投入、高产出,快速爆发式增长;也伴随大量的资本、劳动力和土地投入。其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
陈秀山同时强调,中西部发展的状态有其客观必然性,是一定区域发展阶段难以避免的过程,也是自身发展实力、自身积累,以及国家战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陆大道认为,各省应适时、勇于调整自己的战略,更多人力、物力、精力、财力应放在民生、环境、中小企业、社会事业发展上。由此,能源重化工投资比重相对而言才会下降,民生事业投资比重才会增多,官员的政绩观才会随之调整。
“结构调整是今后区域发展的主题和关键词。这些年的高速增长付出了巨大代价,结构调整是对这种代价的补偿。”陆大道表示。
产业转移要明确条件
陆大道分析,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沿海地区都是国家战略重点,加之各地方政府的投资,投资总规模比中西部总和大得多。与此相应,东部地区GDP占全国50%以上,甚至上升到60%以上。但与之伴生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土地价值高企、人员成本不断提高,这都促使企业家及产业向西部迁移。
他认为这将导致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而发展速度也必然随之下降,发展质量会由此得到提高,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但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势是,很多中低端产业也在向中西部转移。
“这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但一些污染程度大、能耗高、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向西部转移不是太好的选择,要限制规模、严格控制污染。”陆大道提醒,应该明确转移的条件是什么,付出的代价是哪些,不能一哄而上。
滨海浦东不可比
对此前媒体“天津滨海新区GDP超过上海浦东”的报道,陆大道认为,“这种比较很不合时宜”。
这些年,上海特别是浦东产业结构升级明显,注重高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发展,“增长速度会慢下来,这也是结构调整所需要的代价”。
而天津的发展特点是以大项目为主,国家近年来在滨海新区建设了大量石油化工、能源、机械制造等大项目,总投资上万亿元。这种靠投资、项目支撑的发展相对容易,且建成后GDP增速会非常快,但“内涵是不一样的”。陆大道评价。
“它们属于不同发展阶段,上海的国际化程度也明显更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刘慧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不认同对天津和上海作这种比对。
事实上,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目标和内涵不仅不适宜与上海浦东类比,也不适宜与北京类比。陆大道认为,这种所谓对比,也说明我们对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区域战略的价值观还是不妥当的,与我们主导的方向有差别。只有各方都转变价值观,才能使我国的结构调整深入民心。
《中国科学报》 (2012-02-29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