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2-7 8:35:04
选择字号:
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农业科技创新应顶天立地
 
■本报记者 黄明明
 
“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最高层面对农业科技工作的定性,给农业科技工作者们吃了颗定心丸。
 
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农业科技创新该走向何方?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在2月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答了四个字——“顶天立地”。
 
他解释说,所谓顶天,就是要达到国际农业科技前沿高峰;立地,则是要在农业科技产业化、农业生产应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
 
“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定位、定性和定向的深刻阐述,表明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李家洋分析。
 
在定位上,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同时,文件还确定了农业科技的定性,即农业科技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在此基础上,文件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
 
对此,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许世卫对本报记者指出,这一定性解决了此前长期存在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动摇、发展措施不力、创新机制不足等问题。
 
在定位和定性的基础上,一号文件还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向,即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要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为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服务这一根本命题。
 
“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中国农科院有义务、有责任认真谋划跨越发展新目标、创新跨越发展新思路,有能力、有实力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李家洋表示。
 
根据这一方向,在2012年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农科院提出了未来10年中将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总目标。
 
“在中央对农业科技政策保障的新形势下,在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农科院已进入‘蓄势待发、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李家洋表示。
 
加强农业宏观战略布局
 
如何朝着农业科技创新“顶天立地”的方向努力,中国农科院已有布局。
 
其重点集中在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农业科技宏观战略和重大政策研究,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业支撑能力,着力推动现代院所建设,加强国内外科研协作,加强农业基础研究,推进前沿技术研究,突破农业技术瓶颈。
 
此前,李家洋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加强农业宏观政策研究的问题。农业科技宏观战略和重大政策研究,亦成为中国农科院今年要完成的10方面工作之首。
 
这一看似务虚的话题,对当前阶段农业科技发展的意义何在?
 
对此,李家洋对本报记者回应,宏观研究涉及层次不同。在国家最高层次上,什么是中国的现代农业,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如何大布局,这是需要说清楚的重要事情。而中国的粮食现代化要走什么样的路?未来的食物供给和粮食安全如何保障?这是更大、更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涉及到国家未来各方面的发展布局,包括资源利用、生产模式,以及“三化同步”等诸多方面。
 
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农业宏观政策研究还包括国家的体制机制、国家财政投入、农业科技、主要农产品保障等重要方面。在厘清这一层面问题的基础上,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实施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才能进一步解决。
 
“在这些方面,我认为中国农科院应有专家参与其中,发挥诸如国家思想库的作用,提出相应的方案。”李家洋表示。
 
据悉,中国农科院将围绕国家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前瞻性、综合性学术研究,提高中国农科院在重大政策建议、重大战略咨询上的话语权、影响力和权威性。
 
此外,农科院还将联合国内涉农单位,围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等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打造知名品牌。
 
《中国科学报》 (2012-02-07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