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根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27 8:04:23
选择字号:
广西科企联手做强种业
 
本报讯(记者贺根生)“与兆和种业公司合作一年,我所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了98%。”11月17日,在2012年兆和、壮邦种业新品种现场观摩会上,广西玉米研究所所长黄开健在谈到科企合作取得的成绩时兴奋地说。
 
在没与兆和合作之前,广西玉米所每年推广销售玉米种子只有30万公斤。合作后,2011年兆和就卖了150万公斤,2012年种子生产已达到300万公斤。
 
种子企业也在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中迅速成长。
 
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懿告诉记者,兆和通过与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福建农科院水稻所等单位合作,已建成3万亩水稻、玉米、花生等良种作物生产基地。仅水稻育种一项,现已储备育种材料1000余份,育成一批育性稳定、配合力强、抗性好的恢复系和不育系,有37个优势组合通过了自治区品种评审。
 
广西农业厅副厅长韦祖汉在会上指出,广西玉米所与兆和的成功合作,在保障广西农业安全用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广西种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其实,玉米所的成功只是广西农科院开展“联百厂,进千村,扶万家”活动取得的成果之一。2012年,该院与15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广西玉米所党委书记程伟东看来,种子企业与科研院所、大学合作,共建种子繁育、成果转化推广的种业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种业发展之路。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体系,确保供种数量和质量安全。”程伟东说,“这是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
 
一直以来,我国种业基础薄弱,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低,缺少当家主打品种,品种数量多、种植面积小、效益低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
 
据美国的一项研究统计,在过去的100年,农作物产量提高大约60%是种子科技进步的贡献,化肥、农药、栽培等方面的技术进步贡献约为40%。但在我国,种子技术对于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
 
韦祖汉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种子企业“育种难,难育种”问题,首先,要把良种培育作为农技创新的首要任务,把建立产学研联盟、促进“育繁推一体化”作为整合种业资源的重要切入点;其次,要建立科企合作新机制,鼓励科研成果、育种资源、研发人才向种子公司企业流动,允许科研教学单位人员以停薪留职等多种方式进入企业开展产业化育种;第三,让农业科研单位逐步转向种业创新中的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
 
《中国科学报》 (2012-11-27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