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钊良 通讯员杨纯财)12月27日,记者从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2011年,该省种业创新工程共建立49个种苗工厂化繁育基地、101个良种示范基地,带动一万名农民种植养殖优质种苗数十万亩;增创社会效益10.7亿元。
为应对入世后日趋激烈的“洋”种子竞争,福建省政府从今年起,每年拨款5000万元,连续三年支持农业优良品种发展。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牵头,福建省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厅、福建农林大学共同组织实施。
该工程首席专家、福建农业科学院院长刘波向《科学时报》表示,种业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力量;许多相关的技术问题仍需借助科技专家之力,明年福建还将加快种业科技创新步伐,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在种业创新工程中,福建采取政府搭台、财政拨款、责任专家唱戏,农业企业、农技部门、农民组织相结合,种业企业、种苗基地、示范农户合作的产业化模式。
苦瓜育种是福建蔬菜领域成功阻击“洋”种子的典型。福建相继培育出杂交良种近十个,2011年在该省和甘肃等省建立原种繁育基地、工厂化嫁接育苗基地,示范推广6.4万亩,助农增收2.2亿元。采用野生种质“山苦瓜”杂交育成的苦瓜良种,在福州、漳州等地推广种植,一季每亩可为农民创收2万元。
曾获国家科技成果奖二等奖的白羽半番鸭新品种,作为2011年福建十大种业项目之一,全年带动3100名农民生态养殖745万只,实现销售收入5.27亿元。
据了解,由农业部牵头的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明年将在南方9省区推广福建省种业创新工程与服务“三农”的工作机制。
《科学时报》 (2011-12-29 A2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