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雯雯)来自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的科技人员殷建涛日前命名发表了磨芋新品种——黄磨芋。
据介绍,2002年,该园标本馆的科技人员在调查西双版纳地区天南星科植物时,发现当地农民普遍栽培一种磨芋,当地人称为黄磨芋。科技人员将其引种至西双版纳植物园栽培,引种栽培的黄磨芋于2003年开花。通过对植株和花序进行解剖比较研究,科技人员发现,黄磨芋与疣柄磨芋在花的各部分形态和叶的形态上是一致的。
“经过多年调查,我们发现黄磨芋在西双版纳地区、思茅地区、红河州等地的村寨中有栽培,而在野外没有发现其分布。”殷建涛告诉记者,他们参照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有关规定,确认黄磨芋为疣柄磨芋长期栽培得来的新品种。
据了解,黄磨芋与疣柄磨芋的主要区别在于,黄磨芋的叶柄及花序柄都没有疣状突起,块茎上的芽能形成独立的植株,因此黄磨芋成丛生长,而疣柄磨芋普遍为单株生长,极少发现有2分株的情况。比较切开后的块茎,黄磨芋纤维状结构较少,而疣柄磨芋纤维状结构较多。
同时,黄磨芋与疣柄磨芋相比很少开花。2002年引种栽培的一丛黄磨芋,仅在2003年5月份开花一次。2009年引种栽培的60丛黄磨芋,仅在2010年开出3个花序,开花后不结籽,并且2011年未开花。
殷建涛说,在栽培适应性方面,黄磨芋在西双版纳地区生长良好,可以迅速地分株,抗病性好,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殷建涛供图
《中国科学报》 (2012-11-05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