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仲玉维 郭少峰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1-9-21 10:49:40
选择字号:
李季伦:举报石元春不能否认有个人恩怨

李季伦

“三院院士”、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石元春,被6人实名举报“学术腐败”。
昨日(9月20日),这一事件又有了新进展,石元春在中科院主管的《科学时报》上发表题为《 事实与真相》的文章,约八千字从12个方面,一一回应实名举报信,为自己正名。
石元春表示,他要为维护自己的人格与尊严,维护“院士”的光荣称号和国内学术界的一方净土,给社会公众一个交待,用事实与真相以正视听。
石元春称,“举报信”中大量使用了极具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的名誉,进行人身攻击,这不能不激起他的极大愤慨。
称全是歪曲和捏造
在回应文章中,石元春称,所谓12条指控没一条能站住脚,全部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歪曲与捏造。
石元春称,自己担任校长的八年间,学校正处于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发展时期,在进行改革和推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某些工作失当和不周之处,进而在感情上伤害到一些同志。
“对此,我表示歉意。”他说,但举报信中对其学术道德方面的所有指控,都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他说,在其任职校长期间,各高校都在抓科研成果转化与开发,农大当时也有增产菌、阿维菌素等。在开发阿维菌素项目上,李季伦教授对学校做法不满,1995年曾就此向科学院等投诉过他,科学院也曾派人调查。
“如今李先生又拿出20年前的事,还无中生有地弄出个什么绿鹏公司开发阿维菌素和10亿美元订单等本不存在的事来。”石元春说,李先生(李季伦)是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但对黄淮海项目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的研究根本不了解。
石元春称,自己从校长岗位下来后,有机会思考农业及农业科技发展问题,写过不少这方面文章。近年来十分关注生物质能源和能源农业,积极写文著书,为国家建言献策,这不应是学术腐败。
“发展生物质产业是利国利民,李先生认为是祸国殃民,这是学术观点不同。学术上鼓励百家争鸣,不应是个人指责。”石元春称。
6举报者中两人不认识
石元春称,“举报信”的主要内容均涉及黄淮海项目,除错误百出外,就是一项实证材料也没有,只有些“某某人说”(且不说其真实性)。
关于举报人杨智泉和田向荣,石元春称,根本不认识这两个人,他们与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和黄淮海项目毫无关系。举报信中称,杨智泉曾任京农公司副总经理;田向荣是中国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
石元春称,另外两位是自己的同学,都比他年长4岁,为保护他们的健康,他不想谈其签名缘由。
“想不到40多年后,个别人为泄私愤,捏造出这篇网文,借用网络技术,极短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将我丑化到了极致,想把我搞臭,让我身败名裂。”石元春说。
他还说,近年来,我国学术圈里出现了一些学风和学术道德问题,激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
他对少数科技人员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深恶痛绝,应当及时揭露和严厉处置。但也要注意少数人利用网络捏造事实,进行人身攻击,注意在打击学术不端行为中减少和避免伤及无辜。
石元春说,自己作为一个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培养成长起来的科学工作者,在农业科教战线上拼搏了半个多世纪,长期风餐露宿和在农村蹲点,至今一刻也未敢懈怠。现已耄耋之年,竟遭此不白之冤。请求上级科教部门对提供的事实和材料进行调查,还其清白。
■ 相关新闻
农大将提请上级部门调查
首次对“院士门”做出回应,称反对进行人身攻击
针对“四名农大教授实名举报石元春‘学术腐败’”一事,昨日, 中国农业大学首次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给予回应,该校新闻发言人表示,学校坚决反对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发布误导公众的指控和进行人身攻击。
这份声明共213个字,称举报人李季伦和被举报人石元春均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工,学校对此事极为重视。学校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一贯采取坚决反对、严肃查处的态度;同时,也坚决反对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发布误导公众的指控和进行人身攻击。鉴于本事件的复杂性,学校将提请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根据事实,依法依规,做出结论。
中国农业大学是985高校之一,属教育部与农业部共建高校之一,但声明中并未提及“上级有关部门”具体是指哪个部门。
■ 交锋
举报人PK石元春
1 举报信:石元春的院士推荐书中,提到“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是前人的成果并非石元春的发明创造。
石元春:这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指责。1961~1964年间每月独自一人前往采取土样、水样和画盐斑图,进行土壤水盐运动观测。可惜所取得的大量数据资料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丢失了。
“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是前人的成果。我不仅没找到前人有这方面的论述,而且在我们研究期间,这些前辈多已作古,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参加过和指导过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研究成果怎么会成为“前人成果”呢?
2 举报信:“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实践,主要是田园教授的成果并非石元春所为。”
石元春:田园是华北水利电力学院的一位老师,当时在石家庄蹲点,听说农大在曲周张庄搞了个试验区,想过来看看。在张庄试验区住过一两夜,以后再也没有来过,张庄试验区的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实践怎么会变成是田园教授的成果了呢?
该“举报信”没有出示任何这方面的举证,如田园老师关于张庄试验区治理实践方面的设计、文章和参加了什么实践等。故此纯属捏造。
3 举报信:“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战略”不是石元春做的。
石元春: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3年编印的《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后记”中有一段说明:“本报告主编和执笔人是石元春、贾大林和刘巽浩”。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于1983年颁发的奖励中我是获奖人之一。怎么会不是我做的?
■ 对话
李季伦:“不能否认有个人恩怨”
昨日,针对石元春回应举报信的内容一事,带头写实名举报信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季伦做出回应称,“我说的我全部负责”、“我等着法院传票”。
新京报:石元春对举报信一一做了回应,特别是对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旱涝盐碱综合治理,说没有证据,您怎么看?
李季伦:附件里都有证据。我不随便造谣,我不是搞土壤的,我不懂,我是搞微生物的,是根据材料整理的。
新京报:什么材料?有原始证据吗?
李季伦:是根据别人的材料内容整理的,都是原始材料。有的是其他院士发的信,我来做整理。如果整理的不对,错怪了他,我负责,我道歉。
新京报:涉及您自身利益的主要是第10条,“既未开发过李季伦的阿维菌素,更不知什么6个股份公司和10亿美元订单”,您怎么看?
李季伦:深圳日报有他的讲话,他要做一个企业家,报纸是我学生从深圳邮寄过来的。他说没搞过公司,怎么没搞过,500万一个钱没回来。我对天宣誓,我不会说假话。是有这么回事。
新京报:石元春说,自己担任校长的八年间,学校正处于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发展时期,在进行改革和推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某些工作失当和不周之处,进而在感情上伤害到一些同志。对此,他表示歉意。
李季伦:感情上表示歉意?不是歉意的问题。我的意思是,他不要再忽悠人了,你(石元春)身份不同的啊,已经做了院士了,又是个科学家,又是个大学校长,不能这样忽悠人。
新京报:石元春说,“发展生物质产业是利国利民,李先生认为是祸国殃民,这是学术观点不同。学术上鼓励百家争鸣,不应该是个人指责”,您怎么看?
李季伦:我没说过“祸国殃民”,我是搞生物质的。明人不做暗事,我敢于实名讲,实名举报。
新京报:他说,您竟以86岁高龄和资深院士身份为他人冲锋陷阵。是被人利用了吗?
李季伦:我不是孩子了。我说的我全部负责。如果诬陷,我甘愿受国法处罚,我认账。假如你(石元春)诬告,你要负责。
新京报:网上有言论说,你们都已80岁的人,20年前的事情拿出来,有私人恩怨在里面?您怎么看?
李季伦:我不能否认,有个人恩怨,他把我搞得太惨了,实在忍无可忍,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
我有责任揭露他,要警醒后人注意。86岁了,我图什么?国家给的待遇很好,如果他不再忽悠,我绝对不再讲,他还在忽悠。
新京报:中国农业大学也发出了官方言论,您怎么看?
李季伦:很明显是偏向石元春的,他在农大有很多人。连农民都替他说话了。
新京报:他要您停止举报信造成的影响,否则将告上法庭,您有什么应对措施?
李季伦:我现在等着法院传票,我要自己去法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