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丹红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11-9-6 13:18:19
选择字号:
华盛顿大学教授曹国忠:一个工作狂的幸福生活

“所谓的人生,是在一个大的时空和体制下由一系列的选择串联而成;而选择都由个人的智慧和胆识所决定;智慧和胆识是由一个人的知识和经历所决定的。”
 
“一个人年轻时一定要有理想,并且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一个人中年后一定要健康、睿智、富足,有自信和能力。”
 

同国内学术界的绝大多数人相比,曹国忠的生活状态都是更为惬意的:他几乎每天都会到大学的高尔夫球场练1小时的球;为了一顿晚宴或一个聚会,他可以在2天的时间里在香港、上海、首尔或西雅图之间飞一个来回。他说:“人生如梦,要对得起自己……要学会享受生活。”
 
在科研工作中,现在的曹国忠不缺项目,也不缺人,他是美国华盛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的Boeing-Steiner讲座教授,他的研究小组有20余人,致力于研究纳米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他出版了7本书,他的《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成为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巴黎理工学院等大约100所大学的教材,今年会出中文和俄文版;他的博士生中,有的在美国大学做教授,有的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有的利用实验室的成果开办了公司。
 
然而,为了实现今天的成就,曹国忠也着实走过了一段漫长而坎坷的道路。20世纪60年代初,他出生在江苏南通乡下,父母不识字,家里没有书;上初中时,同学每天为他带一本书,他养成了一天读一本书的能力。少年时代的他对星空很有兴趣,梦想周游世界;1978年,他成为所在高中唯一考上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被华东化工学院录取,步入材料学领域,之后在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他赴荷兰爱因霍芬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他到美国寻找教授职位。
 
日前,曹国忠接受《科学新闻》专访,谈及自己的科学人生。他说:“我是一个很幸运并积极享受人生的工作狂。”
 
乡间童年
 
“那时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是天差地别,我梦想有足够的食物、暖和的衣服。”
 
曹国忠是家中的长子,下面有弟弟和妹妹。
 
他在村里的小学读书,每天要自己扛着小板凳去上课。所谓的小学,就只有一间大房子,里面有一、三、五年级的学生,两个老师轮流教。后来,曹国忠转学到镇上的农家子弟小学。“因为镇上的小朋友欺负我们乡下人,我们也不服气,两个学校的学生就经常打群架,一直打到初中、高中……”
 
到了初中,曹国忠还是面临着不正规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初中是在一组平房里,5个教室中,4个属于城镇中学,1个属于农村中学,城镇中学有全套老师,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乐和体育等。农村中学就只有一个老师,老师说今天上语文课,我们就上语文课;老师说上体育课,我们就到操场上去玩;如果早晨来时没有看见老师,我们就回家务农。”上大学前,他干过很多农活:插秧、种玉米和棉花等……有两次差点被淹死,但学会了游泳。
 
虽然家里没有书,但曹国忠在初中时却读了很多书。“我有些同学家里有藏书,比如《三国演义》《水浒》《封神榜》等,都属于‘封、资、修’毒草,同学早晨悄悄带一本来,放学就带回,这样就养成一天读一本书的能力。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就在下面看书……我的考试能力一直不错,总能考高分,所以,老师拿我没办法。”
 
初中毕业时,正赶上邓小平复出,强调教育。曹国忠所在村子里有5个初中毕业生,只有一个上高中的名额。村党支部书记就想出考试的办法。曹国忠成绩最高,进了镇上的高中。
 
他所在的年级有5个班300多个学生,1978年高考时,只有他超过了江苏省300分的录取线,他考了390多分,当时满分是500分。
 
尽管成绩优异,但曹国忠认为自己上高中时并不算刻苦。“读书很轻松。我不用心机,很愿意帮助同学,同学中有任何解不开的题目就会来找我。如果有一个人问我问题,周围马上就会围上一圈人,看我怎么解题,这培养了我很好的反应能力。就这样,我接触到很多题目,比所有同学看的书都多,而且看的都是最难的题目,这省了我很多时间,对我很有帮助。这是帮助自己也是奖赏自己的最好方法。”
 
上海求学
 
“上大学就成为城里人,我到了上海,从此告别饥饿和寒冷。”
 
高考填志愿时,班主任老师曾建议曹国忠:“你家穷,考师范学院吧,师范是包吃包住,还有津贴。”他想都没想就回绝了,“因为我从来就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将来遇到我这样的学生,不是很痛苦嘛?”老师又建议他做医生,他也回绝了:“我认为医生一辈子很痛苦很压抑,因为人从生到死是自然规律,医生可医病,但死病无药医。”
 
15岁的曹国忠已经有了自己的梦想。“我对星空总是很有兴趣,所以第一志愿是上海交通大学天文系,但上海交大在江苏省的录取线是400分;第二志愿是大连海运学院学驾驶,因为我想周游世界。”最终,他被华东化工学院材料系录取,开始了上海8年的求学和工作经历。
 
像中学时代一样,考试前同学有难题都来问他,他因此受益良多:“辅导别人,你自己就会学得很好,理解得很透彻。”
 
本科时的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读书最厉害,会读本校的研究生。但大学三年级时,他与一个同学聊天,同学说:“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位中学同学考了一位学部委员(院士)的研究生。”他就跟同学说:“我也考个学部委员的研究生给你看看。”
 
在别人听来的一句玩笑话,曹国忠说了就要做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非常少,他根本不知道所学专业的学部委员是谁。过了几天,他和另外一位同学到图书馆去查,发现时任中科院第一副院长严东生是无机材料领域的唯一一位院士。于是,他报考了严东生的研究生,并顺利进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就读。
 
曹国忠说自己做事的特点之一是非常专注、投入,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效率高。在读研究生的第一年,他基本上将图书馆里自己感兴趣的书浏览了一遍。做研究时,他可以早晨8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才回寝室,尽管如此,他每天还会花几个小时打桥牌,是研究所桥牌队队员。
 
两年后,严东生问他是直接读博士,还是获得硕士学位后到国外深造?他决定到国外去实现自己周游世界的梦想。

1 2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