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英剑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5-3 9:15:15
选择字号:
郭英剑:中国何时能建设一所真正的文理学院
 
耶鲁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在评论亚洲高等教育现状的时候,称亚洲少有文理学院。或许人们对此结论有疑问。
 
首先,仅就名称而言,近几年,国内就出现了好几家经教育部批准的“文理学院”,它们都属于普通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如湖南文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等。同时,一些高校所办的二级独立学院,也有称为文理学院的,如江汉大学文理学院等。
 
其次,近些年来,国内一些著名大学也在努力改革本科教学模式,同样试图拓展和创新本科教育,出现了在思路和实践上靠近文理学院培养方式的办学模式,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等。
 
再次,若就教学目的和课程设置而言,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了个别试图与西方文理学院接轨的二级学院,如中山大学的博雅学院。
 
美国的文理学院已经非常成熟且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典范。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以它们为标杆,这非常正常。上述高校或者名称相同,或者办学思路和实践在向美国的文理学院看齐,这就使我们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可比性。
 
但可惜的是,若将上述这些中国的文理学院与美国的文理学院或者即将建设的“耶鲁—国大学院”相比,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中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理学院。
 
首先,名称相同的文理学院大都并不以liberal arts college自居,如湖南文理学院就把自己称为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看其课程设置就可以知道,它们不过是借用了“文理学院”名称的综合性大学。西方的文理学院是不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但我们的文理学院大都声称“文理为主的应用型、综合性地方普通高等院校”,这无疑与美国的文理学院办学使命不相符。
 
其次,元培学院和竺可桢学院都是在众多的本科生中优中选优,最终选拔出少数学生进入学院学习,并不是面对所有的本科生。其课程的设置、学习的科目等都有所不同,应该属于精英教育中的精英教育。它们也与西方的文理学院有所不同,比如,竺可桢学院的学生虽然进校时不分专业,但他们是在文、理、工三大类平台上进行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培养,且在第二年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确认主修专业。值得注意的是,元培学院本身就与耶鲁大学有合作,且是本科生的联合培养项目,但从耶鲁大学的现有评论来看,并不认为元培学院的培养计划是一种文理学院的培养计划。
 
再次,有人把liberal arts college翻译为“博雅学院”,对此,我并不认同,认为这个翻译虽然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抓住了liberal arts的某些特征,但却没有能够反映出整个liberal arts的内涵和特征,而所遗漏的内涵和特征又是极其重要的。同样,有人将liberal arts翻译成“人文学院”,我认为也是不准确的。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的英文翻译就是liberal arts college。该院在招生简章中称借鉴和参考了国外文理学院的经验,但很显然,与当下西方的文理学院在培养目标和方式上很不相同。
 
当然,如此对比,并不是完全照搬西方文理学院的标准而认为中国高校不能进行革新,更不是要批评中国高校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如果我们承认西方的文理学院办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育体制,如果中国高校所作出的努力都是在向这方面靠拢,那么,在我们无论是模仿、效仿还是改良的学习过程中,都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之处。
 
而更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在最近国内新兴的高校如南方科技大学,以及国内与国外合办的大学如上海纽约大学,主打的不是科学技术就是实用学科。南方科技大学是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特色文、管学科;上海纽约大学在学科设置方面,优先考虑纽约大学在国际排名最前的学科如金融概念、应用数学与经济学等。
 
在当下及未来的挑战中,仅有科学技术和实用学科是不够的。高等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将会为未来留下深深的隐患。对此,我们既没有足够的认识,也缺乏有效的改革制度和措施。
 
不妨听听耶鲁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创建文理学院时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我们要为亚洲创建的是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模式。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世界中,未来的领导人需要接受的教育是广博的学识和深度的理解力。”
 
“我们着重培养的是社会在各个方面所需要的各种思维习惯和领袖所需要的性格。”
 
“我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将要求学生熟知各种观点及其复杂性,并对此抱有欣赏的态度;重在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交流能力和领导能力。这些都是21世纪的领导者所应具备的个人素养和思维习惯。”
 
我心目中的文理学院的特征是:面向所有本科生;重在培养学生既具有科学知识和精神,也具有人文知识与素养,更要有独立的批评性思维能力;既要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经验,更要培养他们脚踏中国大地、研究并努力解决中国当下以及未来的问题以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
 
如今,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时候,建设这样真正的文理学院,为国家的未来和社会各界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可谓恰逢其时。
 
这或许就是新加坡诞生的第一所文理学院能够带给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大启示。
 
《科学时报》 (2011-05-03 B3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