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耀如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4-22 9:20:17
选择字号:
卢耀如院士:盛世清华话今昔

 
□卢耀如
 
清华百年校庆,无论是高龄学长,还是正在孜孜求学的年轻学子,都会从心中怀着感激与喜悦,向母校致以衷心的祝愿。
 
我是1950年秋进入清华大学地质系读本科的,因院校调整,于1952年到新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在清华园两年时光,为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挥优势,接受交叉学科教育的熏陶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福建省福州英华中学度过的,成绩优秀,尤其数理化成绩好。我于1950年春季中学毕业。因家庭困难,于是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福州团工委南台办事处工作了半年多,把功课都丢了。华北高校统考时,我提出申请报考大学,几经曲折得到批准。于是我抓紧复习丢下的功课,满怀“非清华不读”的信心报考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物理系。
 
不幸临考前几天生病了,痰中有血,精神负担很重。那时天又热,睡不好,考试时有些恍惚,没考好。考试结果登在报上,我的成绩在榜单上被列入“下列考生成绩尚可,所填系科无法安插,须重填志愿”。
 
在学联同志的帮助下,为我筹集了路费29.5万元(后来一万元为新人民币一元)。我走了7天多,由福州来到北京清华园。教务处给我华北统考可选择的备取院校系,清华大学可选的系不多,理科只有地质系。因此我选择了清华地质系。
 
刚入地质系时,我仍抱着转系的愿望,后来因地质工作国家需要,组织上要我带头打消转系的念头。
 
土木系教授陈樑生也是福建人,有一次碰见他,他对我这个小老乡谈起长江三峡工程等都需要地质工作,于是我就接受地质与水利土木交叉学科的学习。在二年级时,我选修了建筑材料、材料力学,以及必修的测绘学。后来又修了理论力学、土力学等。
 
1951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1952年暑假期间,学校指定我为领队,由老工程师姜达权先生带领,和田开铭、钱学薄、任昌毅及余也果4位同学一起奔赴淮河参加工程建设。结束后,我写了《淮河大坡岭水库的工程地质条件》,这一论文一直保存在地质部资料馆中。
 
我们班有36个同学,其中有12位同学偏向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这方面新兴学科发展,其他专攻传统地质学和矿产的同学也从清华的学科交叉中接受其他学科的学习,以更好地从事地质工作。可以说,我们班12个人是我国最早偏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的。当时国外也刚刚开展不久,这可以说是清华大学交叉教育的成果。
 
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校传授的是基础理论,而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创造精神更重要。
 
大学一年级时,老师带领我们进行实地的地质现象观察,从中领悟自然界的地质现象。刚入学不久的一天,我问同房间大六的周学长一个问题,他说“我不知道,现在不能回答,以后探索研究后再说”。当时我无意识地说他,你都大六了怎么还不知道,他严肃地对我说:“许多知识要在实际中学,大学学习,也只是给你一把知识的钥匙。”当时我深感自己无知和狂妄,深深记住学校只是给你入门的钥匙,需要有创见、有创新精神。
 
后来,去淮河、去官厅水库的实习,给我出校门后担任地质部淮河工程地质队队长、官厅水库地质研究队队长和负责三峡工程南中关石灰岩坝区的勘测与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大师风范谱写师生和谐情谊
 
因为清华大学有着众多大师,所以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我们上学时,叶企孙、周培源、钱伟长、华罗庚、梁思成、陈岱孙等教授都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师,早期还有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闻一多等,但已去世。大师们的学识、治学精神与人格、学风,支起了大学的骨架与灵魂。在清华,大师和学生都有着和谐的师生情谊。
 
一次,时任教务长的周培源连续三天晚上,亲自到我们住的善斋(510房间)隔壁找文学院一位同学,和这位同学交流,并真诚地宽慰这位同学。从这个教务长的耐心三夜谈话,可以想到大师、教授们以学生为本和认真负责的世范行为,深刻体现了清华的师生之情。
 
坚定信念,培养为强盛中华而奋斗的精神
 
“厚德载物”的校训,对清华莘莘学子有着深刻的影响。为强盛的中华,清华师生英勇奋斗,在五四运动、抗御外来侵略者、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先烈当中,许多是清华学子,让人深深怀念。
 
我们进入清华已是解放后的新中国,培养的是要有坚定信念跟着共产党走,为新中国奉献自己,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和平时期,建立为国为民的思想,树立高尚道德情操是不容忽视的,这也包含着科学研究上的顽强奋斗与学术道德。
 
全面素质教育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在培育德育智育高素质人才之外,体育是清华的一个重要教育方面。当时清华和全国学校一样,推行“8150”制,即每周有50小时学习,每天有8小时睡眠和1小时体育锻炼。
 
那时,我练3000米,每天由体育馆出发,路经善斋、化学馆、气象馆、生物馆、静斋、西校门内、清华园二校门礼堂前广场,再回到体育场。全校两千多人,多数都锻炼。
 
在美育方面,清华有许多文艺社团,如歌咏队、舞蹈队、戏剧社、美术社、音乐欣赏等。我当时就是清华的铜管乐队一员。
 
1951年我们组织了民乐队,主要由地质系和物理系二年级学生组成,我任指挥。1952年春节演出了《康定情歌》等三个曲子,受到热烈欢迎,我谢幕了三次,但是观众仍然掌声热烈,报幕同学只好向大家解释:“对不起同学们,民乐队只练了三个曲子”,观众这才作罢。
 
从全局出发,为国家的大发展作奉献
 
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清华从大局出发,很快就将理学院调到北京大学;研究地球的地质系,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地质系为主体,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清华地理系并入北京大学,其地理系后来变为地质地理系,而后又分建地质系和地理系;清华航空系也调出组建了北京航空学院。于是,清华上天入地的两个系都没有了,只留下了工程学科。
 
在母校清华百年校庆之时,作为其中一个老学长,和许多同学一样,对母校仍是充满了感激与思念之情。在此,仅有一个愿望:祝清华大学今后能更好地发展,居于世界著名大学的最前列,为中华培养出更多英才,也为世界教育作出重大贡献。此外,也祝愿清华大学,能很好恢复与发展地学,以促进许多学科的再发展。
 
值此母校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时,谨赋诗一首以表心愿。
 
《赞清华》
 
水木清华逐时波,几代风流舞中华;
 
报国为民涌豪杰,厚德载物育英才;
 
百年教绩环球誉,千秋伟业历代传;
 
盛世大庆论今昔,世纪学堂赞歌扬。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时报》 (2011-04-22 A2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