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学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4-14 9:26:30
选择字号:
肖学文:我在清华的日子

 
□肖学文
 
现在想起来,在清华读书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时光之一。
 
我们在清华刻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如饥似渴地读书、讨论,经历了改革开放思潮的洗礼。当我们充满信心地离开清华时,收获的不只有“猎枪”,还有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宝贵的情谊。
 
班上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经济条件。我是班级的团支书,经常组织大家春游。收春游的费用时,我发现有的同学比较大方,有的同学则比较“计较”。时间长了我才理解到,这并不是他们吝啬,而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处处都必须精打细算、“斤斤计较”。有时候,这些来自边远地区的同学在学习上也有困难,心里比较自卑,但是大家慢慢地相互理解、关心,情谊超越了金钱和利益。
 
让大家在精神上更为紧密的是“夜谈”。那时候,一到晚上10点钟寝室就准时熄灯,大家若不是到路灯下看书,就要准时躺到床上。睡不着,就天南海北地聊,谈马克思主义,谈人生,谈哲学;也谈自己的家庭,对未来的憧憬,婚姻、爱情……大家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快毕业时的一次卧谈会,大家越谈越兴奋,最后竟全班同学一起骑车到圆明园,在雪地上跑了好几圈。那个场景我现在还记得。
 
不过,夜谈的时候也要提防班主任的突然袭击。我们班主任是陈国学老师,他常常半夜里到宿舍来,看看大家睡觉了没有,是否有人很晚了还没回宿舍。他对我们的关心无微不至。他很少说大道理,而是通过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生活,怎么学习。
 
班主任是学生宿舍的常客。下午4点,他赶大家下楼去锻炼身体——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傍晚,又来宿舍喊还在洗衣服的同学去上晚自习。即使没有事,他也会来和大家拉家常,哪怕只是一句话说得不合适,他都会告诉你,为什么不对,应该怎么说才更好。
 
那时候的每一位老师都是这么的负责而严格。若是有同学心理状态不好,谈话解决不了问题,老师即便是坐火车,也要去他家里家访。考试的时候,别说作弊,即使是小测验交卷后的一句交流,老师也会立刻把卷子撕掉。
 
每次考试的时候,老师都会注意看大家的表情——如果大家写得很快,老师就会摇头,说这回没把你们考住;如果大家看着试卷,大眼瞪小眼,老师则笑着说:“看,这回可把你们难住了。”
 
老师们并不是有意为难我们,当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么“较真儿”。老师在学术上对我们一丝不苟,我们也学得毫不含糊。大家就这么相互较着劲,努力追求能在学术上有更深的造诣。那是一段单纯而充实的岁月,现在想想,还是在清华读书的时光最快乐。
 
(作者系清华大学机械系1981届学生,工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现任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科学时报》 (2011-04-14 A3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