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宝才 来源:齐鲁晚报 发布时间:2011-4-13 10:35:56
选择字号:
山东大学回应老教授遭弟子举报学术不端事件
本校不便对此事进行定性,将由外校专家做出最终结论

在山东大学科技园办公室,甄鹏给记者展示李华的相关学术论文。
 
4月12日上午,在山东大学科技园大厦三楼的办公室里,甄鹏不断翻看着网友们在自己博客上的评论。此时,距离他在网上举报同校物理学院退休教授“学术不端”已过去半个多月,但山东大学负责学术纪律的委员会一直没有对此事进行答复。
 
此事件中的另一位当事人、被举报的教授李华也在沉默多日后向记者回应: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科研成果不能只属于学生本人,而应属于导师、学生、课题组和学校共同所有。
 
“当研究生毕业,科研成果也随之被带走,那么老师承担的国家科研任务如何完成?”李华说。
 
“李华老师剽窃了他学生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011年3月23日12点25分,甄鹏在自己的博客中上传了一篇名为《对于物理学院李华教授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信》的文章。在该文中,甄鹏实名举报了曾经的同事——山东大学物理学院退休老教授李华,并声称其涉嫌剽窃以及协助他人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通过博客上的联系方式,记者找到了甄鹏。在山东大学科技园办公室,见到了一头灰白头发的他。甄鹏今年38岁,政治学博士后,从1992年上大学到目前在山东大学科技园任职,他已经在山东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了19年。
 
“从我现在已经掌握的证据来看,很容易发现,李华老师剽窃了他学生姜涛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甄鹏举例说,李华于1997年12月在《科学通报》杂志上发表了《Nd2Fe17N3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与磁性研究》一文,该文实际上来源于姜涛的硕士学位论文。然而,姜涛于1996年便从学校毕业了。
 
同时,甄鹏告诉记者,李华剽窃姜涛的硕士毕业论文,并与之联合署名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后,又不断变换其他作者,将论文略加改动后便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
 
采访中,甄鹏向记者提供了7篇李华联合其他人一起署名发表的学术论文。“其中两篇只是中英文语言的区别,但署名的作者却不一样。”甄鹏说,如果两篇文章是同一篇论文的两个语言版本,就不该莫名其妙地多出来两位作者。而在其余5篇文章中,许多图表都完全一样。
 
甄鹏认为,硕士生的学术论文有自己的著作权。一般情况下,学生为表示对自己导师的感谢,会在论文的导师贡献这一部分予以说明,但导师并不能将学生的著作权据为己有。然而,在李华发表的这些文章中,都写着“我们研究了”等字样,而这些文章却署着不同作者的名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剽窃别人文章,未经原作者同意随意发表则属于违法行为。”甄鹏说,李华涉嫌剽窃以及协助他人剽窃等行为,侵犯了原作者姜涛的著作权。
 
考虑再三后,甄鹏将这封举报信递交到了山东大学校长信箱、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及物理学院相关领导。
 
“使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何来剽窃、抄袭之说?”
 
记者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办公室了解到,李华教授今年已年近七旬,早已退休远赴美国加州探亲。
 
4月8日,记者收到了李华的电子邮件。在信中,李华对甄鹏在互联网上发表的举报信表示愤慨。他说:“甄鹏是我在1996-1999年期间亲手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他对我的举报,完全不符合事实。”
 
谈到甄鹏称“李华第一篇抄袭的论文源于其所带学生姜涛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李华告诉记者,首先他和姜涛1997年署名将《Nd2Fe17N3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与磁性研究》一文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篇文章是在姜涛毕业一年后,由他和姜涛的导师姜寿亭共同讨论撰写,姜涛本人并未参与撰写。
 
那么,为何该论文将姜涛作为第一署名呢?李华解释说,当时姜寿亭老师因年届退休,所以亲自放弃署名。考虑到姜涛在校时表现优异,所以姜寿亭和他决定,将姜涛名列文章第一署名,他本人署名第二。
 
李华承认,发表文章中的一些数据确实来源于姜涛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但是,姜涛的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题目是由他提供的,使用的是他的MS-Xα方法,自始至终由他指导。其中的数据筛选、相关结论的物理思想均是由他提出的。
 
“虽然姜涛的导师是姜寿亭老师,但当时姜寿亭委托我指导姜涛完成毕业论文。”李华认为,他指导了姜涛的毕业论文,其中的数据和相关结论的使用权及如何使用,应该是他、姜寿亭和姜涛的共同权利。
 
对于甄鹏举报信中所列的数篇论文,李华声称,文中所使用的数据并非完全是姜涛毕业论文中的数据。例如,举报信中的《铁原子簇的交换劈裂和磁性研究》,文章中使用的数据完全来自1991年至1992年他在美国格林宝灵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关于“Fex原子簇”的科研数据。
 
从发表时间来看,这些数据比姜涛的毕业论文出版早了4年多时间。因此,李华认为,是否涉嫌抄袭、剽窃,不能只看两篇文章中某个数据、某一图形或者几句话是否一样,重要的是取决于整篇文章的具体内容。
 
他说:“我们使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何来剽窃、抄袭之说?”
 
山东大学回应:将由外校专家作出最终结论
 
谈到在校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的科研成果持有权归属,甄鹏认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三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
 
但李华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因为研究生是在导师指导下,由导师提供科研课题的题目、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使用由学校和课题组所提供的研究设备、经费、资料,并对研究生本人提供生活费用等,所以,其研究成果不能只属于研究生本人,而应属于指导导师、研究生本人、课题组和学校共同所有。
 
“如果科研成果或数据只属于研究生本人所有,当研究生毕业,科研成果也随之被带走,那么老师承担的国家科研任务如何完成?”李华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3月23日甄鹏在互联网上举报李华学术不端一事,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山东大学负责学术纪律的委员会并没有就此事做出结论。
 
4月12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副部长肖金明教授。肖金明告诉记者,由于甄鹏举报的教授李华原来在物理学院工作,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不方便对此事进行定性。因此,学校正积极联系其他学校的专家,尽快对甄鹏的举报进行分析。最后,专家们将做出最终结论。
 
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科研成果使用问题,肖金明表示,目前学校方面也没有相关规定。但是,他认为,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中的科研成果应该归学生、导师、学校共同所有。在学生毕业后,导师也可以继续使用论文中的科研成果。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