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吉林大学“政学分离”,到华中师范大学校领导退出校学术委员会,再到一些大学校长“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高校“去行政化”正在成为一种共识和潮流。在一些高校采取措施克服行政化倾向时,重视学术权力及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平衡成为重点,这获得了社会各界相当程度的赞许和肯定。
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的确是一种突破,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在当下的高校氛围中,节节上升的“学术权力”,也很有可能沦为权力和利益运作的另一个空间。高校“去行政化”,不仅要去除盘踞已久、显而易见的行政权力,也要去除看似光鲜、实则变质的学术霸权!
按照教育界人士的一般理解,所谓学术权力,是指以开展和增进学术为目的,由学者自己对学术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为体现学术权力,高校建立了诸如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可惜的是,熟悉高校运作和高校科研人员生态的人们都知道,所谓学术权力,在一些高校已经蜕变为被少数人垄断、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工具。
与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职称、项目和评奖,都成为学术霸权染指的对象。在某些高校,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已经蜕变为“学术大佬”的分赃机制:一个教师或者科研人员能否获得职称、项目和奖项,关键并不在于他学术水平如何,而在于他是否有某位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成员支持,是不是属于某一个圈子,或者是不是某个团体自身发展所需。
而某些掌握着学术权力的“学术大佬”们,也热衷于通过这种方式培植自己的人,以维护自身和小团体利益。这个“学术江湖”中,同样充满了利益交换、博弈和对弱者的牺牲。在行政权力当道时期,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被口诛笔伐;而当学术权力走上前台时,这些现象被附上了一层“学术”的神圣光环,反而获得了足够的正当性。可以想象,当霸权借助“学术”之名出现时,对于真正的学术将是一场更大的摧残和毁灭。
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创新需要民主、有序的学术环境。学术权力仍然是“权力”,真正的学术自由既不需要“官霸”也不需要“学霸”。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是解除套在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身上的权力枷锁,而不是用一个新的枷锁去替代另一个枷锁。(《半月谈》2011年第3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