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琛辉 来源: 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11-2-22 9:19:48
选择字号:
上海纽约大学:“国内留学”能否成真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正成为一种趋势。日前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建的上海纽约大学,由华东师范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共同创办,其定位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将尝试把创新人才培养置于国际大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优秀教师执教。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正成为一种趋势。上海纽约大学日前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建的消息,引起各方普遍关注。
上海纽约大学由华东师范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共同创办,将落户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上海纽约大学将是一所独立法人大学,秉承一流大学的办学宗旨,严格招生并借鉴美方的学生评价考核方式。
对于上海纽约大学筹建的意义,俞立中认为绝不仅仅意味着“中国从此又多了一所大学”或是“大学招生人数又有增加”,其关键在于要“作一些新的探索,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反思我们自己在办学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是“对建设多元化高等教育体系具有示范意义的新探索”。
强强联合办学
俞立中透露,预期纽约大学校长3月下旬将率代表团来沪,共同启动上海纽约大学筹建。上海纽约大学有望于2013年在世界范围内招收首届本科生,成为国内第一所中美合作的国际化大学;而在2013年校园竣工前,该校将在华东师大校园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和高端培训等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 年,是以大夏大学(1924 年)、光华大学(1925 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和圣约翰大学等校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 年被确定为全国16 所重点院校之一,1996 年被列入“211 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 年随着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共建,进入国家“985 工程”高校行列;教师教育是这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特色优势。纽约大学始建于1831年,是美国最大的私立大学,由14个院系构成,在全球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海外留学项目;哲学专业连续10年被评为全美第一,金融、数学、经济学等学科也排在全美前列。
据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有较长的合作历史基础。2006年双方签订协议,纽约大学在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上海中心,纽约大学派教师开课,学生来沪选修华东师范大学的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也可以选择纽约大学教师开设的课程,双方学分互认。
2008年,纽约大学开始与华东师范大学商谈筹建上海纽约大学一事。2009年,筹建工作正式展开。2010年,《上海纽约大学的框架性合作办学备忘录》签订。根据协议,上海纽约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会充分考虑浦东及上海未来发展对金融和经济管理人才需求,也会引进纽约大学最具竞争优势的学科专业,还将致力于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事实上,上海纽约大学对纽约大学来说同样意义非凡:尽管纽约大学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海外留学项目,但真正意义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办国际化大学这还是第一次。
据悉,上海纽约大学前期的办学投入,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浦东新区将提供该校基础建设所需土地,还将承担建筑及设备等资金。纽约大学的投入主要是管理理念、优势教育资源。俞立中介绍,纽约大学在办学上已有丰富的经验,“我们也会吸引一定的社会资金,包括企业赞助等。”
招生要求已定
俞立中认为,上海纽约大学是两座国际大都市、两个国际金融区(纽约大学校区在曼哈顿)的联动,因此不仅是国际人才的培养基地,也可促进双方在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据了解,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将与纽约大学本部对接贯通,主要考虑纽约大学本身在国际排名最前的学科,如金融、应用数学、经济学等。
“我们培养的人才,要能适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竞争、学习和工作。”俞立中认为,全球化的视野和跨文化的理解、交流和沟通能力,是非常紧迫的需要。上海纽约大学将重视学生的国际视野、知识拓展,致力于培养其跨文化交流、学习、竞争和发展能力,并将为此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教师、招收学生。
上海纽约大学将尝试把创新人才培养置于国际大平台,将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优秀教师执教,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的部分教师也将参与其中。据透露,届时纽约大学的教师至少将占三分之一;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等内容的课程,将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授课;“其他教师都将以纽约大学的标准全球选聘”。
目前上海纽约大学具体的招生规模尚未确定,但招生要求已经比较明确:少招学生,招好学生,并提出了较高的选拔要求。招收的中国学生将占50%以上,高考成绩仍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学生本科期间将有1~2个学期的海外游学经历,毕业后可拿到纽约大学的学位证书及上海纽约大学的毕业证书。
虽然上海纽约大学定位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但作为非营利机构,学费不会太高,按俞立中的介绍这方面“肯定不是美国纽约大学的标准,甚至可能不比香港大学高”,“一定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奖学金,让贫困家庭优秀的学生同样有机会就读”。
在管理上,上海纽约大学将完全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肯定不是中国大学现有的管理模式。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等,都会体现纽约大学的元素。”俞立中说,该校还将组建董事会及具体的管理团队,但校长由中方担任。
有望带来借鉴
“中国的教育需要多元化,因为人才要求也是多元化的,所以我们的教育模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俞立中认为,上海乃至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不拘一格地培养适应各种需求的优秀人才。他冀望上海纽约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多元化”中的“一元”,为内地部分高校提供借鉴。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管理中心主任吴刚对上海纽约大学充满期待:“我相信有活的机制就一定有新的办学模式,如果它有充足的资源,就会吸引优秀的教师。一旦这个局面形成,就会对大多数学生产生吸引的马太效应:随着大学声誉提高,吸收愈来愈多的好生源;随着好生源的涌入,大学的发展又越来越快。”
据了解,传统意义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指中外高校学分互认,采用国内读2年、国外读2年或者国内读3年、国外读1年的模式,学生毕业时拿两校文凭。这种合作限于学生交流,并不涉及科研、管理等方面。而目前真正由国内大学和国外高校合作创办的独立大学,主要是位于江苏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位于浙江宁波的宁波诺丁汉大学。这两所大学都是由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具有独立法人、独立校园,进行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的中外合作大学,分别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英国利物浦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集团合作创办。
吴刚认为,宁波诺丁汉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实际上是半民办性质的。其中诺丁汉大学的合作高校和合作地区的水平不太高,导致其发展面临瓶颈;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学则由于校址不在西安,西安交大和利物浦大学的文化实际上都没吸收到。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丁小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现有信息看来,上海纽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差别不大。真说差别的话,宁波诺丁汉是国外一流大学借了中国大学的壳来办学,上海纽约大学则是强强联合。”
吴刚也说:“上海纽约大学是真正在中国形成一种寻求强强联合的大学合作的开端。”该校获得华东师大和纽约大学的实质支撑,着重依靠一方的生源、管理以及另一方强大的学术资源,把双方最优、互补的资源拿出来强强联合,其拟开展的大学机制改革使它看起来类似一个“大学特区”。
那么,上海纽约大学能否实现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美好愿望?吴刚表示,因为目前还在筹建过程中,还很难进一步判断,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一要看它获得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力度;二要看它的办学体制是不是非常灵活,能真正按国外大学的模式治理;三要看它能否真的吸引最好的师资。
丁小浩也表示,就目前提供的信息来看,上海纽约大学能否带来全新的变革仍有待观察,“应该算是介于国内本科和国外本科之间的一种模式”。她认为就教师队伍组织来看,“全部全球招聘和部分全球招聘大不一样”,上海纽约大学将有大量教师来自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师资,“这一步走得并不是特别大”。但她表示仍然看好上海纽约大学:“如果能运作好、自负盈亏的话,对国内学生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办学层次宜高远
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尤小立曾撰文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社会整体改革开放的一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这个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无法阻挡。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当下中国的中外办学中低层次合作占绝大多数,还没有上升到高水平的学术、文化交流的层面上。即使偶有较为成功的范例,也并非像宣传的那样是在“国内留学”,其毕业生仍需进入国外高校继续自己的追梦之旅。换言之,中外合办的大学并没有摆脱目前国内高校所处的国外高校“生源基地”的地位。这与中国当下“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二是在中国,中外合作办学一哄而上的倾向,让国人有一种天然的疑虑。因为任何一种运动式的社会变革措施都可能带来这样那样的后遗症。这是历史经验所证明的,中外合作办学也不可能例外。如果还是秉承“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原则,必然会使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模式变味,国内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变得愈加复杂化。
三是由于在低层次上办学,经济利益变成了赤裸裸的追逐目标。对比国内的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昂学费仍是最大的驱动力,这一点并非中国特色,而是中外皆然。
四是从现有的中外办学实例看,原来被寄托希望的西方大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辐射作用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中外办学的大学与国内大学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包括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合办的大学,其正反两方面经验并没有真正影响到作为合作一方的国内大学,成为提升后者教学质量和管理能力的催化剂。从总体上看,反而是中国式的应试教育正在渗透到实行合作办学的大学之中。在中外办学的大学里,诸如考级、考证也同样受到追捧。
尤小立说:“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大学需要主动地按照国际公认的大学理念,从自身体制入手深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汲取国外大学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与国外大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性互动。”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上海纽约大学以金融、应用数学、经济学等应用性学科为主的学科设置,与之前的英国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相似。尤小立建议,如果定位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就应该兼顾理论学科的发展。
吴刚提到,一所大学要形成自己的文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产品要创新,但学校要做旧。越是有历史积淀的学校,它的文化往往越深。新的大学,尽管它可能有两所非常好的大学作为母体来支撑,但是,它要在一个新地方形成自身文化,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
最需避免“本土化”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引进世界一流大学来我国内地办学表示高度赞成,但他也对一些确有“国际化”背景的中外合作大学办学很快“本土化”的情况表示担忧——那些学校从招生到培养、管理、评价等,很大程度上采取的是与国内其他大学一样的模式,并没有推行“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的现代大学制度,其设立无非是新增一所基本“同质”的本科院校罢了。而对我国教育来说,现在需要的却恰恰是一所办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大学。
熊丙奇建议,应该创造条件,允许世界一流大学来内地办分校,而不仅是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更不能把他们的办学纳入统一招生的计划体系。办分校意味着这些学校完全采取本部的办学制度、课程体系,这对于正在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教育改革来说,将是极好的学习和借鉴机会。如果这些学校在内地完全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将真正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加快社会学历认证体系的建设。同时如当年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推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一样,也可检验现代大学制度在我国是否真正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对此,吴刚也表示认同:“国外大学有条件是可以办分校的,把整套体制移植到中国可能更好,但我们现在党委加校长的管理体制显然不允许;因此先合作办学,然后考虑进一步的开放还是可以接受的。”
尤小立认为,只有国内大学办学水平的提高才能在吸引国外高水平大学分校入驻中国的同时,迫使对方真正派遣高水平的师资,并且进行有效的经费投入,使分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准与其母校相当。这样才能凸显出中外合作办学的价值,也才能为最终目标的达成创造基本条件。
由于上海纽约大学仍将以高考成绩为参考,有人担心其生源质量。吴刚认为,纽约大学在本国招生的对象是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在中国招生的对象则是中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教育环境导致在没有好的替代方法之前,仍只能采用高考这一考核方法;而上海纽约大学的生源质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看其学校特点是否能为公众所接受,二看其学术和教学资源吸引力是否够大,其他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收费标准等。
一位高中生家长则表示,只要上海纽约大学能吸引并留住全球最优秀的师资,就一定能吸引到最好的学生。
《科学时报》 (2011-2-22 B1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征集|2024基金放榜!你杀出重围了吗 1吨月壤可产50人1天饮水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