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甘晓)12月29日,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会在北京落幕。与会专家表示,至2010年,我国已完成了国土50%以上面积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据悉,自1999年国务院启动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直接发现1500余处矿点和矿化线索,并提高了对国土资源的认知水平。
例如,青藏高原21条构造蛇绿岩的重要发现,改变了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认识,建立了全新的多岛弧盆演化模式和理论体系。同时,地质调查还为青藏铁路、大理—瑞丽铁路、南水北调及核电站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地质背景数据和科学依据。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特别是青藏高原空白区区调的完成,使我国陆地上每一平方公里都有地质资料。”他同时表示,在地质调查工作的迅速推进下,数字填图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现在1年完成的面积相当于过去10年的工作量。
填制地质图是区域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在优秀图幅展评会上,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全伟向《科学时报》展示了他的“宝兴幅”。该图幅不仅显示了四川宝兴地区的地面情况,还用不同颜色清晰地显示了该区域的地层情况。
专家评价,这幅1:25的“宝兴幅”首次提出了“康定杂岩”、“宝兴杂岩”及“彭灌杂岩”均属前震旦纪“统一基底”的新观点,对这一区域的地质条件有了新的认识。
像这样的特殊“地图”,记者在展评会上还看到了200余幅。此次会议共评选出22个一等奖,58个二等奖,其中“宝兴幅”获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称,优秀图幅的展评能够激励广大地质调查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提交更优秀的成果。
《科学时报》 (2011-12-30 A2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