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0-31 8:15:40
选择字号:
科研经费评估:优先考评“胖子”
 
□郑见
 
几年前,美国政府试图通过修改移民政策鼓励成年移民学好英语,提出如果拿到绿卡后4年内把英文说流利并通过考试,当年就给公民权(一般5年才能申请转美国公民)。
 
但此举在征询民众意见时遭到语言专家反对,认为大部分人明明5年都学不会,奖励其中英语好的也不能让其他人学会。比如大家都是饥民,你应该想办法给大家吃饱,而不是奖励其中最胖的人。
 
这则在《今日美国》上引起讨论的提议后来没有实行。不过,其中饥民与胖子的情形有点像科研人员对科研资源的占有——既有少数手握大量经费的“大牛”,也有大批经费匮乏、等米下锅的“青椒”。
 
我们该增加竞争性经费(奖励胖子)还是保障性经费(大家吃饱)的比例,换句话说,是让大家吃得饱点,还是奖励其中的胖子?
 
情况似乎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以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要看,在有了一定的科研条件,但科研资源并非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竞争性经费和保障性稳定支持的经费似乎都不可少。
 
竞争性经费分配方式多采用科研人员申请、专家评审的方式。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这种集中有限的经费给优秀科学家的做法得到普遍认可。
 
但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竞争性经费投入都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那样,有严密的法规制度保障,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有大批的专家队伍,因此难以保障项目立项、执行都能公平公正。
 
另一方面,科学家要开展研究工作,就必须参与申请经费的竞争。对一些科研人员来说,不能获得项目资助就无法开展工作。因此,大部分科学家都被迫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各种项目竞争,参与科研工作的时间和精力被逐步压缩。
 
从科研管理来说,有竞争就要有评价、对比,同时还要监督研究计划是否按时、保质完成。这也给科研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负担,使他们疲于应付各类检查、评估,降低了科研工作的效率,因此也饱受诟病。随着近年来我国科研投入的逐步加大,“十二五”期间,重新调整竞争性经费和保障性经费的比例也许就能提上日程。
 
在讨论保障性经费与竞争性经费比例的过程中,如果回到“饥民”与“胖子”的事例,假如我们保障性经费所占比例较大,即“胖子”较少;而评估、监督的重点又像税务稽查——稽查的重点是少数富裕阶层而非工薪阶层,那么评估、监督的范围就大大缩小,管理人员就不会忙得焦头烂额,评估和监督的精细程度和深度也许能做得更好。
 
《科学时报》 (2011-10-31 A4 基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