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琛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0-28 8:26:49
选择字号:
2011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举行
未来领军人才: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中国学生基础扎实、解决问题能力较强,但缺乏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力,而后者恰恰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本报记者 孙琛辉
 
上世纪90年代末,麦肯锡公司针对企业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首次提出了“人才战争”的概念,这一概念也引起全球企业界和各类组织的关注。人们意识到人才不仅非常稀缺,而且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成为了企业致胜的关键。十几年过去了,“人才战争”是否也已经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0月25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2011清华管理全球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在论坛上,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兼全球总裁鲍达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前主任李荣融、哈佛商学院院长尼廷·诺里亚、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院长大卫·施密特雷恩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党委书记杨斌相聚一堂,共同就“未来人才培养”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知识不再是大学全部内容
 
在讨论中,鲍达民坦言人才战争依然存在,而且已升级到“2.0版”:“从技术角度来讲,人才竞争更加全球化。”但是,不同领域的人才供求之间的矛盾非常大,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美国有1400万人失业,同时有300万空缺岗位找不到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
 
鲍达民表示,目前社会急需的是工程人才、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新兴国家有很多人才,但是领军人物尤其稀缺。”那么,什么人堪担领军大任?在他看来,“所谓的领军人才要有这样的特质:他们不仅能获得信息,还要能分析这些信息、作出非常艰难的决策和抉择”。
 
对此,李荣融也表示,以前人们获取信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今不仅信息量增多,而且获取途径也变得更加公平,这就使得领导人更需要的能力不是获取信息,而是分辨信息。
 
钱颖一则表示,“三个变化”对培养未来人才至关重要。第一,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分量比可能由过去的2:8变为1:1;第二,技术变化速度惊人,而且全球化使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第三,整个社会对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的看法发生改变,学生毕业并不一定去大公司才是最好的选择,自己开创一个小公司,从小做起也会感到自豪。
 
“经济全球化给商学院培养未来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学习知识本身不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因为知识的更新与过时太快。”钱颖一说,大学培养学生的新侧重点除了传授知识之外,对学生世界眼光的培养尤为重要。“当然,知识本身也很重要,但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比知识本身对学生的意义要更大一些。”
 
此外,企业家精神、创业的勇气、伦理道德、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本领,在钱颖一看来都是需要加强的。
 
优秀大学更注重人才长期发展
 
近些年有研究发现,如果让商学院的毕业生在毕业1年、3年和10年的时间节点上,回忆什么是大学教育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常会得到不同的回答。
 
这就引发一个问题:在商学院的管理教育中,如何权衡人才的短期需要和长远需要?学校究竟应致力于培养3年之后能上手的管理人才,还是15年或更长时间里能有后劲、持续领军的人才?对此,商学院院长们都有深刻思考。
 
对此,尼廷·诺里亚表示,商学院需要培养的是“一生的领导者”,首先要让学生在工作前三年有很好的事业起点,如果短期不成功,长期也不可能成功。步入工作岗位之初,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等技术能力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价值。
 
而晋升到领导岗位后,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激励他人的能力就变得比日常技能更加重要,这些也成为商学院最需要为学生的中后期职业生涯培养的能力。尼廷·诺里亚给出的结论是:“商学院对于学生的这两种能力都需要培养。”
 
在钱颖一看来,学校培养学生的着眼点,实际上较好地体现在各学校的教学项目和课程设置上。有些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短期就业更为有用;有些哲理性、伦理性方面的课程,则更注重长远;还有一些课程,对短期、长期都非常重要,比如清华经管学院开设的“写作沟通课”,对未来管理者来说既是技术也是能力,短期、长期都能有受益。
 
钱颖一指出,有些学校会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顺利就业的能力上,然而越优秀的大学,越在乎学生更长远的未来甚至一生的作为。
 
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
 
鲍达民领衔的麦肯锡公司,招收了很多优秀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在他看来,中国学生的特点是聪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但是挑战现状和权威的意识不够。“这并不是说你要完全批判人家、颠覆人家的想法,但可以对现状提出一些挑战。我过去20年学到的最佳技能就是辩论。通过它,我可以获得很多信息。”
 
据悉,目前中国大学生人数已居世界第一,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到国外攻读研究生。但在如此大的基数下,我们却没有一个对等的研究成果。对此,国内外教育学者比较一致的评价是:中国学生基础扎实、解决问题能力较强,但缺乏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力,而后者恰恰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钱颖一表示,中国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习惯找“对”的答案,这已成为中国学生的一个大缺陷。“未来人才要善于改变现状,但在改变现状之前,必须对现状和已有命题有所怀疑。换一种方式看待问题,从而找到一个不同的解决方式。”
 
《科学时报》 (2011-10-28 B3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