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月12日发布,该所日前完成的一项遗传学研究表明,东亚确实存在一条史前人群迁徙的内陆路线。
此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彭旻晟博士告诉记者,“末次盛冰期”是指最近一次冰盖体积最大的时期,距今约2万年。自此至“全新世”(距今约1万年),其间一系列气候振荡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均可能影响人类的迁徙活动。在东亚地区,尽管考古学工作不断发现在此时期存在相关迁徙的痕迹,然而这些迁徙活动是否在当今东亚人群的基因库上留下遗传印记尚无定论。
“我们早期所做的研究工作表明,东亚地区人群特有的一个基因是追溯末次冰盛期以来人类迁徙活动的有效候选遗传标记。”彭旻晟说,在中科院张亚平院士和孔庆鹏研究员的共同指导下,我们又对这个基因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南部以及东南亚地区是东亚地区末次盛冰期之后的人类迁徙的一个策源地。
这项研究在遗传学上首次揭示了一条源自中国南部向西延展至印度东北部和包括尼泊尔在内、喜马拉雅以南地区的内陆史前迁徙路线。该路线与考古学上源自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的中石器文化,如广西白莲洞三期文化、越南和平文化向西扩散相吻合。基于此,彭旻晟推测冰期后有利的气候条件和文化的演进可能促成当时人群的迁徙扩散。
据了解,该项研究得到了云南大学和印度北孟加拉大学的协助并于1月10日发表于国际开源刊物《生物医学中心—生物学》(BMC Biology)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