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大学 发布时间:2010-9-29 16:16:03
选择字号:
第13届国际疼痛大会召开 韩济生院士做大会报告

韩济生院士在大会上做报告
记者近日从刚刚出席第13届国际疼痛大会国际疼痛学会(IASP)归来的神经科学研究所韩济生院士处了解到,该学会成立35年来,首次选择针刺镇痛作为大会报告内容,作为特邀的中国学者,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济生院士做了题为“针刺镇痛的共识和歧义”的大会报告。
韩济生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在电针的各种刺激参数中,刺激频率至关重要。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长期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可以引起脑内释放不同种类的神经肽和神经递质,调节神经系统各种功能,到目前为止,镇痛作用是其中研究最为彻底、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据韩济生院士介绍,各种临床疼痛中,针刺治疗“急性痛”的疗效已得到国际公认。外科手术前半小时开始穴位刺激,可使患者减轻对手术的焦虑恐惧,手术中可以减少麻醉药品用量,特别是能减轻手术后的伤口疼痛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国际文献中对此具有共识。但是针刺对各种“慢性痛”的疗效如何,各家反映不一。韩济生院士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慢性痛可分各种类型,如慢性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癌症痛、中枢痛等等。由于发病原因不一,所需要的针刺治疗条件自然也不相同。如果没有选好最佳条件,就不能发挥应有效果。
韩济生院士在大会上建议:应用电针可以精确控制刺激参数,加强手捻针的治疗效果;精心研究适当的刺激频率(例如神经病理性痛适宜用2 Hz低频刺激,脊髓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痛适宜应用100 Hz高频刺激),刺激强度(并非越强越好),刺激频度(根据需要每天或每周治疗一次)等等,就能有效增强针刺的生物效应。
在加拿大蒙特里尔召开的第13次国际疼痛大会,参会6000余人,安排12项大会报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