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颜基义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发布时间:2010-6-11 17:35:31
选择字号:
颜基义:三年一门课 受用贯吾生
献给华罗庚先生诞辰100周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58年9月创建。当初,我们系叫做“应用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系”。全校一共有13个系, 最后又增加科技情报系,各系一律按序排列。我们系排在第十一位,它的名字是最长的。我们的系主任是华罗庚先生,当时,全系共分5个班,一班和二班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三班和四班是计算机技术,五班是数理逻辑。
 
当同学们听说是华罗庚先生要亲自给我们一班和二班上课时,个个都高兴的不得了。我们上课的教室在教一楼一层的一个小教室,里面没有课桌,放的都是一把把带扶手的椅子,我们可以在扶手板上写字记录。黑板是玻璃材质的,这一点,颇令我们这些看惯了木头黑板的同学颇感新奇。下面这张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华罗庚先生当时给我们上课时的情形,和同学们听课的认真劲儿。
 
华罗庚先生给我们开课不久,社会上就掀起了一股很强大的运动,那就是关于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大辩论。我们上课不到一个月,从10月13日起全校就停课了,以整风的方法来学习和贯彻中央的教育方针,并张贴大字报,展开讨论和辩论。
 
据我的记忆,当时围绕贯彻教育方针的大鸣大放所贴出的数以万计的大字报中,大都谈生活问题多,谈行政管理问题多,谈教学具体问题多,提出具体建议多,鲜有对基础课的理论体系提出严厉抨击和批判的,这在我们系更是如此。
 
当时,我们还听说,在其他高校,对数学课程基础理论体系的批判已如火如荼,许多“学术权威”都成了被批判的对象。更有极端者,把教师轰下台,学生自己讲课,完全摒弃微积分基础的“ε— δ”语言体系。然而,中国科技大学是幸运的,我们数学系的学生更是幸运的。因为,在停课大约三周后,很快就复课了。
 
关于华罗庚先生给我们讲授的这门课程,意义非同一般。因为他开创了“一条龙”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基于他这样一种认知:数学虽然已发展为许多分支,但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对于数学的基础内容来说,就更是如此。
 
具体地说,就是由一位著名数学家牵头,针对该年级的学生设计出覆盖三年左右的课程体系,打破那种常规的分别开设课程,分别进行教学的惯例,把大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微积分、高等代数、复变函数论、微分方程等,贯通为一个统一的教学整体,从而让学生打下牢固的数学知识基础,并能突出相应的学科特点,发扬该数学家的特长。
 
于是,由华罗庚先生作为先导,从我们这届开始实施“一条龙”教学法。我们这届叫“华龙”。到了下一届,是以关肇直先生为主导,于是就叫“关龙”。再往后,就是以吴文俊先生为主导,叫“吴龙”。
 
如果联系到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就更加感到华罗庚先生创导的“一条龙”教学法是多么的了不起!那个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受前苏联的影响非常大。走进图书馆一看,映入眼帘的都是从前苏联翻译过来的教科书和参考书,诸如菲赫金哥尔茨的《微积分教程》、斯密尔诺夫《高等数学教程》等等。不能说这些教材没有它们的优点,但它们的体系庞杂,容易让人迷失路径,难以捕捉要领,这也是不容忽视的缺憾。
 
华罗庚先生为了在中国走出自己的路,就义无反顾地把“一条龙”教学法实施到底,在研究工作和社会工作的极度繁忙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给我们授课长达三年之久(当他因故不能来上课的时候,就由王元先生给我们讲授),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写出具有鲜明特点和优势的一大套教材——《高等数学引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