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农业部为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颁发安全证书的消息披露以来,有关转基因到底安全不安全的争论一直未曾稍停。在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转基因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实乃罕见。
转基因的安全问题,主要指环境安全和人体安全。农作物转入了抗虫抗杂草之类的基因,一旦这些基因“逃逸”出来,漂移到别的植物(如杂草)体内,岂不会增强其“能耐”,成为“超级杂草”吗?更重要的是,人吃了这些转基因作物会不会对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什么伤害?民以食为天,稻米向来是我国人之主食,自然更加敏感,更宜谨慎。
多数科学家和相关管理部门一再强调,我国的转基因水稻和玉米是安全的,经过了严格的认真细致的科学实验和安全评估,公众尽可放心。公众之所以心存疑虑,主要是欠缺转基因的知识,受到一些不实宣传的误导。
一些公众和人文学者则表示,当今日趋严峻的环境生态危机和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难以信服科学家的“保证”。生命的自然秩序太神奇了,与其说公众“无知”,不如说科学家过于“自信”。
这样的争论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真的在走向现代化。同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并不遥远的真实故事。
上世纪90年代英国暴发疯牛病,引起恐慌,公众担心疯牛病会不会传染给人。所谓疯牛病,指牛感染一种朊病毒,引发脑部海绵状病变,出现神经质、攻击性、运动失调等症状,直至死亡。疯牛病与羊痒病类似,而羊痒病从未感染人。科学家们据此相信,疯牛病也不会感染人。就在公众一片恐慌之时,一位权威专家在电视台保证:“我们确信疯牛病不会传染给人。”时任英国农业部长更是带着他4岁多的女儿在电视上一起吃牛肉。然而,不管这些官员和专家如何保证,英国接二连三发生人感染的怪病,而且病理学证明这些人患的也是海绵状脑病。1996年,英国政府不得不公开承认疯牛病会感染人,并向公众致歉。
这就是著名的“疯牛病事件”。今天,重提旧事,并不是说转基因会重蹈疯牛病之覆辙,而是想从中汲取与公众沟通的学问。我想,最难也最紧要的大概莫过于放下身段,坦诚交流了。毋庸讳言,面对专家和官员,公众确实缺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不过是不是只有听话的份儿?非也。公众应该尊重专家,向专家学习,但他们与专家是平等的,是共同参与者。不仅发展科学技术的钱来自于纳税人,而且科学技术归根到底是为公众服务的。以往,人们几乎习惯了科学家高高在上,教育公众。在“疯牛病事件”中,科学家之所以信誉骤降,依我看正缘于放不下身段,自以为真理在握,公众不懂。其实,越是认为公众无知,越是放不下身段,公众越反感。爱因斯坦说得好,谁要是装扮成真理的化身,谁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没。
除放下身段外,还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而且要留有余地。用羊痒病未曾感染人的例子就断言疯牛病也不会传染人,显然难以令人信服。在科学史上,打破常规超越经验的事例太多了,连牛顿力学都可以突破,何况区区羊痒病?恐怕科学家自身也底气不足。看来,在转基因讨论中,也不能停留在从未发生过转基因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事件上。当然安全总是相对的。所以永远要关注安全问题,采取严密措施防范安全风险。从我个人来讲,我是相信转基因安全的。
由此我还领悟到,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条件下,软的东西,例如政府、科学家与公众的交流沟通之类,实在太重要太紧迫了。可是,惯性却使我们越来越重视硬的东西,而忽视软的东西。比如,只重视发表论文而不重视科学普及;只重视硬课题而忽视软课题。前些年,我们提出要研究转基因的伦理问题,并经专家论证通过。但有关部门却以“经费困难”为借口,砍掉了所有软课题。省下几十万几百万经费,得到什么呢?
归来吧,先人之刚柔相济,以柔克刚之智慧。(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科学时报》 (2010-6-4 A3 周末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