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课程”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我不晓得,本也不关心。只是眼下报纸在热卖一则新闻,说是南京大学的校长助理周宪教授因为申报“国家精品课程”而卷入了“欺世盗名”的漩涡。
举报者讲述的故事当然足够引人,情节、主题、人物关系,与时下不断上演的学术不端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度。于是,一个肆意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的“学霸”形象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好在报道此事的记者下了一番工夫,采回来的信息也基本顾及了当事各方。要说周宪教授是被冤枉了,肯定说不过去,但要把这“欺世盗名”的罪加在周宪一人身上,实在是抬举一个教授了,即便他还兼着个校长助理的衔儿。
通过报道,我们基本可以简单还原这个事件的过程:文学院开了一个会,确定要申报国家精品课程,但要申报的这门课的主持教授已经调离南京大学,于是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周宪,因为大家认为“周宪在学界名气大,他做主持获得立项的几率更大”。从这个过程,看不出周教授有什么夺人之美的妄举。至于后来为什么会移花接木,把前任的功劳都记在了从没教过这门课的周教授头上,报道里说,那是以全院之力组成的材料炮制班子的杰作。
如果记者的调查靠得住,我还真想替周教授喊声冤。他无疑是替想赚取某种声望的单位和想借此攫取政绩的领导背了黑锅。我相信记者采访的“南京大学数位知情人士”的推断:“这门课程是文学院非常优秀的课程,文学院希望能把国家精品课程拿回来,这也涉及整个学科的荣誉。”
至于此中周教授本人有没有不良动机,这不好妄断,也并不十分重要。你想想,既然这事关系整个学科、学院乃至学校的声誉,既然学院想倚重周教授的声望增加胜率,周教授顾全大局、勇敢担纲想来不会有错,学院极尽“集成”之能事归功于一人也理所当然。假使把整个逻辑关系倒个个儿,周教授想贪天之功,一人摆平整个学院,恐怕就不会这么简单了吧!
我敢断言,类似的故事也许此刻还正在上演;“涉及整个××荣誉”的逻辑,在眼下的学术圈几乎通用。它以一种貌似合理无私的客观存在,以集体利益的道德美名,让一些不够坚定的学者从容就范。
周教授理应为他的轻率和浮躁埋单,他因此失去了竞选副校长的资格,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惩罚。但可以肯定的是,若不是因为种种利益纠葛而被举报,这事也许永远以一种正当的形态尘封在一些人的荣誉史中。
南京大学文学院的一位教授说周宪是个悲剧,“他是为整个恶劣的环境埋单”。这恶劣的环境是什么呢?令人啼笑皆非的种种学术评审,还是行政权力魅影下的学术软骨,或者其他?
现在,周教授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但那些将他推向“欺世盗名”漩涡的始作俑者呢?他们的安然无恙,让人不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