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昕瑜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0-5-19 12:32:26
选择字号:
中青报:身陷学术江湖的教授也是牺牲品
 
《中国青年报》5月14日刊发《南京大学一桩公案扯出的学术“江湖”》的报道,读来令人唏嘘不已。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对近来各地频发的学术“江湖”风波,既感同身受又见惯不惊。当学术成为江湖,当一些知名教授、学者在这个江湖里快乐地裸奔,蒙羞的只有中国教育。
 
诚如报道所言,“这一个案足够具有样本价值”。南京大学这起“公案”的当事各方的是非曲直,公众并没有多大兴趣,但这起“公案”之所以具备让公众“瞻仰”的“样本价值”,就在于它揭示了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公开的秘密”,即学术被行政主导、学术被行政领导“通吃”。
 
按报道中给出的诸多旁证,如同事、同行、导师的感叹和评语,可以看出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教授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卷入申报“国家精品课程”这起“公案”,或许有些被动的因素,最后他也因此失去了可能到手的副校长宝座,沦为受害者。但也不可否认,正是他“顾全大局的义举”,才诱发了这起学术“江湖”风波。风险和机会成正比,最后的“损失”并不能遮盖其潜在的收益。至于“不需要通过国家精品课程来提升”,并不能完全解释参与这起学术造假的背后动因。
 
大学校园本该书声朗朗、清风瘦竹,这些无谓的内耗和扯不清、理更乱的私人恩怨又从何而起?是的,有人在就有江湖,但学术何以江湖化,担任高校行政领导的学者何以能像江湖大佬那般,以赢家通吃的姿态呼风唤雨?这才是需要反思和检讨的关键。
 
“国家精品课程”是教育部制订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意是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教育部还制订出一套层层把关的程序设计,比如由学校先行建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最后由教育部组织评审。这一套看起来非常完美的设计,却因为附加了“授予荣誉称号,补助建设经费”而异化为名利双收的工具。作为一项学术地位评估的重要指标,引发了学者与学者、系与系、学科与学科、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惨烈竞争。竞争达到白热化,学术必成江湖,江湖必有风波,风波必然导致有人为此受害——这是高校行政化、行政主导学术的逻辑毒果。
 
高校行政化,不仅指行政对高校人事、招生、经费的全面掌控,还有行政通过各种评估制度对学术的主导。行政指令无孔不入地渗透进学术领域,无论是争取研究基地、精品课程、国家名师,还是重大招标项目或优秀团队,高校教师和高校管理机构都会竭尽全力争取。什么都得去申报,什么都得去评审,劳民伤财,疲于奔命,一将功成万骨枯。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我非常认同报道中引述的董健先生的观点,这位周宪教授的导师在为自己弟子鸣不平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家精品课程”存在评估体系被扭曲的问题,“制度把人给改了,而不是人改了制度。要迎合一个扭曲的规定,就不得不把自己给扭曲一下。”
 
周宪教授既是教育制度扭曲的潜在受益者,同时也是牺牲品。他的遭遇也说明,在一种扭曲的规则之下,受益者向受害者身份的过度和转化并不需要太多的曲折。而作为一个“样本”,发生在南京大学的这起本不该发生的学术江湖恩怨,如果说它有价值,其价值就体现在直接指向了高校行政化的软肋。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