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4-12 9:12:50
选择字号:
华北粮食主产区:冻害和干旱同样值得关注

3月30日河北省衡水地区不同播期小麦的缺苗断垄现象
 

4月1日山东禹城小麦生长情况明显好于河北
 
[科学时报 王卉报道]“从我们在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地区的野外调查和研究来看,这一带地区尤其是河北,目前最突出的是冻害问题,是去年11月以来到今春的多次降雪、降温所带来的,我们认为这可能影响华北地区的粮食产量,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日前,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科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永辉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
 
冻害使冬小麦减产可能性增大
 
根据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的实地考察和卫星图片图像分析比较,杨永辉将我国北方,特别是河北省大部分冬麦区遭遇的此次冻害称为“30年不遇的小麦冻害”。
 
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自去年11月份以来降水量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4倍。特别是去年11月11~12日的大雪带来的降水及时补充了土壤水。
 
去年11月的降雪,是河北省自有资料观测以来的最大降雪,石家庄降水量达94毫米;加之今年频发的寒潮天气,使冬小麦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严重不足,小麦返青迟缓,也同样带来了“冬小麦30年来最差的苗情”。与2009年相比,通过卫星图片可清晰看出,黄河以北特别是河北省小麦长势远远不如2009年。3月28日该地区小麦的生长状况远低于与之相近的2009年4月1日,甚至还不如比之提前11天的2009年3月17日。
 
根据先期开展的野外调查和作物生长模型的模拟结果,他们发现,受低温影响,与山东、河南小麦生长期推迟但苗情较好的情况不同,河北平原约2000多万亩小麦受冻害影响严重,而通常情况下该区域小麦年总产近百亿公斤。
 
目前该地区整体苗情较弱。其中石家庄、衡水等区域以二类苗和三类苗为主,三类苗约占总面积的20%~30%左右,有3%~5%的麦田则因为死苗很难形成产量。去年10月10日前播种的小麦长势虽然较弱,但死苗较少,这部分麦田如果后期管理适宜,仍可能保证不减产。10月10日以后特别是1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则受冻害严重,死苗、断垄严重,后期即使管理到位也存在减产10%~20%的可能,这部分麦田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20%~30%,冻害严重的3%~5%的麦田则需要改种其他作物。杨永辉作出的总体结论是:今年河北省冬小麦减产的可能性很大。
 
根据作物生长模型的模拟结果,目前小麦物候期推迟了12天以上,这与风云卫星图片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根据小麦生长模型模拟结果,小麦收获可能要从6月上旬调整到6月中旬以后,这也对小麦后期的管理以及夏玉米的播种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河北平原地区6月升温快、降水少,空气湿度很小,小麦生长期推迟将使小麦面临干热风危害的几率大大增加,杨永辉认为,这可能成为小麦减产的又一重要因素。
 
减少冻害影响的对策
 
杨永辉建议,首先要提高应对气象极端事件的能力。全球的气候极端事件在强度上和频率上都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如何用常态和科学的方法应对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旱、涝、冻害等社会影响,制定不同的应对决策体系,需要引起重视。
 
针对近来不断增强的气候变暖信号,北方很多省份提出了采用适宜品种、延长玉米生长期、小麦适当晚播的措施,来提高玉米产量、减少小麦冬前旺长所造成的冻害和倒伏危害。
 
但以上适应性调整也同样造成了目前小麦的大面积冻害,由于河北省地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的最北端,有效积温并不高,受冻害影响也就最剧烈。气候变暖使得河北省秋季作物有效积温增加,作物生育期大概增加了5~7天。今年的冻害表明将播种期推迟到10月15日以后,则明显高估了升温所带来的正面影响,适宜的应对策略应该是“适时晚播”。
 
杨永辉认为,加强对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针对可能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制定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应对预案,是提高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减少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重要举措。
 
他同时提出应对小麦冻害的建议。
 
对于麦苗弱小的麦田,由于小麦根系不发达,有必要加强水肥等综合管理;促进小麦快速形成可以利用土壤水肥条件的根系和有效利用光能的叶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对于死苗、断垄严重的麦田,目前墒情可直接点种其他作物,对受损严重的农户给予一定受灾补贴。
 
由于生育期滞后,小麦成熟推迟的麦田,遭遇灌浆期干热风危害的概率明显加大,为避免干热风造成小麦大幅减产,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在小麦灌浆期增加一次灌水。
 
由于生育期滞后,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的时间明显缩短,为不影响玉米以及秋季小麦的播种,建议积极安排调拨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机械,加强抢种抢收的力度,保证小麦的尽早收获和玉米的尽快播种。
 
北方整体缺水局面还很严重
 
华北地区自去年11月份以来降水量大大多于普通年份的状况令人惊喜,通常这一地带降水量为30多毫米、不到40毫米,今年则普遍达到50~120毫米。
 
但是,在杨永辉看来,北方水资源状况仍然很不乐观。因为这个季节的降水量在全年降水量中所占比例较低,比如河北省全年降水量约在500毫米左右,因此在冬天增加这些降雨量对全年的影响不是很大。今年水资源的丰枯情况,重点要看6月份以后的雨季。
 
“北方,特别是京津冀的缺水局面依然很严重。”杨永辉表示,农业是耗水大户,现在小麦—玉米两作的全年耗水量在800~900毫米,生产每公斤粮食的需水量近1吨,而这里的降水量远远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大量超采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已使该区域形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超采逾1300亿立方米。
 
杨永辉认为,理论上,冬季多下点雨可以减少灌溉用水,但副作用就是冻害造成一些地区小麦的根系没能长起来,无法吸收深层土壤水,实际上还是很容易遭受干旱的影响。
 
《科学时报》 (2010-4-12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