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央视《焦点访谈》 发布时间:2010-3-21 11:05:24
选择字号:
焦点访谈: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博导造假遭校方数次劝阻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
 
今年年初,西安交通大学一名曾经获得“长江学者”称号的博士生导师被撤销了博导资格。在校方这一举动的背后,是6名老教授连续两年多对这名博导涉嫌学术造假的实名举报。然而近日当记者对该事件进行采访时发现,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解说:
 
2007年年底,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一个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公示,让长期从事压缩机技术研究的退休老教授杨绍侃感到很惊讶。
 
杨绍侃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他就没有搞过,在学校里就没搞过往复压缩机,他怎么会得到这么一个高水平的奖励呢?
 
解说:
 
这就是报奖者,西安交大能动学院教授、原博士生导师李连生。他申报的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是我国高校科研最高奖项之一。然而45岁的李连生却并没有专门从事过报奖专业的研究。于是,心存怀疑的杨教授从学校拿到了报奖材料,想搞清真相。
 
杨绍侃:
 
看了觉得惊讶,惊讶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比较小,稍微有一点东西我们都很清楚,结果他报的内容当中,很多都是别人完成的东西。
 
解说:
 
随后,杨绍侃找到几位老同事,也就是后来一起进行举报的5位教授。这6人平均年龄70多岁,都是我国压缩机领域的专家。他们发现,报奖材料中存在严重窃取他人成果的行为。比如,6位老教授称,李连生把上海压缩机厂1965年的大型机身整体铸造技术,说成是自己开发的;把沈阳鼓风有限公司1998年和2001年已经获奖的两种产品,都说成是采用他的技术研发的。
 
陈永江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当时就感觉到义愤填膺,教师啊,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传道、授业、解惑,你传的什么道?你授的什么业?
 
解说:
 
6名教授详细整理出材料中的30多处造假信息向学校举报,要求学校进行核实。随后,校领导约见6位教授谈话。
 
陈永江:
 
一见面说,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
 
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虞烈(代表学校和举报者谈话 录音):
 
这涉及到不只是西安交通大学的脸面,也涉及到国家的脸面。这几年造假的成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了。
 
陈永江:
 
(校领导说)你们这个举报,弄得校领导50天来日夜不得安宁,你是始作俑者。我现在宣布,如果你们愿意退出6人,马上举手,回头说明也行,还为时未晚。你们如果是为了利益,我们可以转达李连生们,让他们把教育部一等奖匀给你们一些。这个我们听了脑子都要炸了,感觉到这种侮辱太大了。
 
解说:
 
2008年3月,6名老教授再次向西安交大党委、纪委等多个部门正式发出公开举报信。半个月后,学校向教育部申请,将报奖撤回。至于为什么撤回,造假问题是否属实,学校却没有明确回应。
 
杨绍侃:
 
没有结论,到现在为止没有结论。
 
解说:
 
被举报者也向我们证实了这个说法。
 
李连生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我没有听说学校说因为你做假了,这个奖就取消了,我没听说。
 
记者:
 
那学校当时给您的说法是什么?
 
李连生:
 
学校希望是暂缓报奖,因为有争议,我们也是一块议过以后,采取的这么一个措施。
 
解说:
 
6位教授对学校的态度很不满意,他们认为学术造假性质恶劣,必须严查才能警示师生。于是,他们开始在网络上披露该事件。
 
陈永江:
 
科学网给了我们一个平台,让我们实名实姓,要有证据来说话检举揭发。
 
解说:
 
老教授在博客中将李连生的造假材料全部公开,不到一个月,点击率突破6万,并引来众多网友评论。一个月后,校方第二次约见6名教授谈话。
 
陈永江:
 
开场白,简而言之一句话,你们能不能停止你们网上的检举揭发?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卢天健(代表学校和举报者谈话 录音):
 
网上和报纸现在是揪着不放,(对学校)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就希望不要再到社会上去渲染,对大家来说,都是个比较好的结果。
 
陈永江:
 
我们做这个事情,一定要让学校恢复到我们过去踏实、认真,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工业振兴,要老老实实工作,要让年轻的教师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为我们是为人师表。
 
解说:
 
由于6位教授坚持举报,2009年5月,时隔一年多,西安交大对这起事件成立了专门调查小组。然而,直到几天前记者前去采访,学校才最终给出了一个明确结论。
 
卢天健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就是该项目的申报材料部分内容不实,存在占用他人成果进行拼凑及包装的严重问题。
 
解说:
 
校方对此事件还在调查中,然而6位教授又发现,李连生的造假还远不只这一次。早在2004年和2005年,他获得过另外两个重要大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存在造假嫌疑。疑点主要集中在获奖成果的经济效益证明上。
 
根据相关规定,科技成果必须为所应用的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这是获得科技进步的必备条件。在这份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推荐书中,效益证明主要来自西安泰德压缩机有限公司。这是1998年由陕西省纪委专门为李连生等人的技术成果而成立的企业,也就是说在这个公司中,这个技术成果是唯一的生产项目。
 
陈永江:
 
他就说2001年的纯效益是255万,2003年的纯效益1470万。然而我们在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档案室所要到的材料,这是泰德压缩机公司的年检报告,2001年亏损148万,2002年亏损307.8万,2003年的,他不是说盈利1470万吗?然而公司怎么说的呢?亏损384万。这一正一负几乎2000万,太胆大了。
 
解说:
 
在这份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资产评估报告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泰德公司成立后的1998年至2000年间没有生产,2001年至2003年连续亏损,2004年该项目停产,4500万资本金仅剩868.5万元,亏损达82%。然而荒唐的是,就在已经停产后的2005年,李连生又以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连生:
 
整体来说这个项目我们认为还是可以的,促进了中国在涡旋压缩机这方面的发展。
 
记者:
 
工商行政管理局得到的企业年检报告里头,这几年每年都是严重的亏损,那这个数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
 
李连生:
 
我因为不是经营企业的,我没有这个能力来说这个事情。
 
解说:
 
目前,学校对这两个奖项的调查也没有明确结论。
 
虞烈 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证据而言,我们没有办法说清楚,它一定是完全造假。
 
记者:
 
但是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在申报材料里头,每年都是盈利的,但是在企业的年检报告里头,这几年每年对应的就是严重亏损,这个问题学校注意到了吗?
 
虞烈:
 
它是这样,您讲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将来有一天的时候,有相关的其它的部门,按照严格的手续,来从事这个工作的时候,它们都可以作为我们立论或者是调查的起发点或者是出发点。
 
解说:
 
采访中,学校一直没有正面回答记者对于经济效益的疑问。值得一提的是,获奖的技术成果都曾经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取得科技成果鉴定证书。那么鉴定程序是怎样的呢?我们采访了一位当时参与鉴定的专家,应当事人要求,我们对图象和声音做了处理。
 
参与鉴定的专家:
 
现在这个鉴定会开得很简单,我认为是基本上是走过场。人家事先检测好的,光给你一个检测报告,我们就看检测报告内容就行了。可靠性我们没有办法去验证,但是不影响最后得出一个好的结论。因为毕竟大家都比较熟,都愿意捧场,谁愿意去给人家挑刺?
 
解说: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现在这种鉴定会中,鉴定专家常常是由获奖者自己推荐,评奖部门只是象征性地审批一下。那么和评奖部门这种不想得罪人的心态相比,学校方面的考虑似乎就来的更为具体了。
 
陈永江:
 
(学校领导)谈的是什么呢?西安交大地处内地,去年我们科研成果排名16,来之不易,希望你们高抬贵手,不要搅黄了。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评奖部门不想得罪报奖者和报奖单位;鉴定专家出于交情,只是走个过场;学校方面则为了维护所谓的声誉和排名,对造假现象消极处理。如此的学术生态令人担忧。学术研究成果是一个国家创新力的重要标志,“学而无术”对一个民族的前途都会有直接影响,端正高校的学术之风,让术业有专攻,德才能兼备,科研活动长远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