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0-12-21 15:28:10
选择字号:
吴建民在教育部网站撰文:行政不要过多干预学术研究领域
 
教育部网站12月21日发表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的文章《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文章指出,在学术研究领域,要充分尊重学者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行政上不要过多干预。以下为文章全文。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原外交学院院长 吴建民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绩卓著,举世瞩目。中国的开放是全面地开放。我国教育在开放这方面是走得比较快的,我们向国外派遣大量的留学生,派老师到国外去留学、进修;把国外的优秀老师请到中国来教书;与外国联合办学,相互承认学分;与外国联合举办各种教育方面的研讨会,这些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没有教育领域的开放,没有教育的开放为我们做的人才上的准备,我国的现代化不可能实现。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继续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胡总书记这番讲话,为中国教育进一步开放指明了方向,也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回顾中国的历史,我国从秦汉、隋唐、宋元一直到明成祖都是开放的,我们吸收了许多国外优秀文明成果。我们也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明成祖是1403到1424在位,在他之后,中国走向了封闭。这对于我们的教训太深刻了,封闭致使我们这个在世界上领先上千年的国家在近代一落千丈,大大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落后是封闭造成的。
 
陈锦华同志在今年出版的《开放与国家的盛衰》一书中指出:“开放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课题。世界在变,中国在变,开放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变。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开放是国家强盛之道的必由之路,没有变。”锦华同志这番话讲得很深刻。
 
教育改革开放成绩巨大,但今天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开放的问题。我以为,教育在进一步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学习外国教育中的精华,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比较中国的教育和外国的教育,我以为在以下三个方面,我们特别要注意外国好的经验和做法。
 
首先,是严谨治学。今天的中国,浮躁之风相当普遍。学校里本应该是一块净地,但也受浮躁之风的冲击,不能安下心来认真研究学问。急于出成果,急于创收,急于获得头衔,忘记了科学研究不下真功夫是不可能取得成就的。特别令人忧虑的是,有些人为了急功近利,甚至不惜抄袭、剽窃别人的成果。偷人家东西是犯罪、是可耻的,学术上偷人家东西,同样是犯罪、是可耻的。为什么在中国的学术领域各种抄袭、剽窃的行为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学术领域还没有建立起诚信体系。对于那些偷窃、抄袭、剽窃的行为打击不力。而在国外,这方面是十分严格的。学生做论文,如果抄袭、剽窃就得零分;如果学者抄袭剽窃,就会身败名裂。这些做法看起来过于严厉,实际上只有这样,学术研究才能扎扎实实取得进步。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以走的。
 
第二,在学术研究领域,要充分尊重学者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行政上不要过多干预。行政干预往往是为了某个时期某种需要服务的一种短期行为,然而科学研究有自身的规律,有时需要很长时间,干预多了,就会使研究过程中断,不能持续下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环顾世界,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创新能力比起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育要增加公民的公德意识、文明礼貌等基本行为规范的内容。文明礼仪、遵守公共道德必须从娃娃抓起。我刚从日本回来,听使馆同志对我说,现在使馆的工作人员驻外可以带着孩子。他们的孩子刚进幼儿园时,乱扔垃圾,老师可以跪在地上苦口婆心对他讲二十分钟,讲为什么乱扔垃圾不好,然后让孩子自己把乱扔的垃圾扔到垃圾箱里去。上海世博会期间,虽然在世博园内乱扔垃圾的现象有所减少,但是在中国不文明的行为仍然不少。大量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往往能找到教育上的根源和缺失。
 
我在担任外交学院院长期间,曾听到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中国学校对小学生讲大道理,讲为共产主义奋斗;对大学生讲小道理,讲不要乱扔垃圾。这个意见提得很尖锐,但同时也反映出,教育本身是有自身规律的,文明礼仪、遵守公德的教育最有效的时候往往是小时候,到了大学再去讲,晚了一点。
 
中国的教育和外国的教育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的。我们的教育开放要跟上全球教育领域的潮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不断吸收外国教育中的精华,丰富自己,使我们的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符合人民的需要,越符合现代化的需要,越符合走向世界的需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