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妍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布时间:2010-11-23 9:54:48
选择字号:
“引渤入新”首倡者称恢复西北湿地需100年

“引渤入新”示意图

疯子的幻想?智者的良策?
11月5日,乌鲁木齐。一场由一家新疆省级智囊机构、一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一所新疆高校主办,两个地区发改委参与承办的“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上百位水利工程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论证了一项名叫“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科学设想。
得出的结论是“利用海水解决人类生存危机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择”。
尽管这个结论并未指出这一设想是否可行,但还是迅速掀起了一波舆论热浪。
“这帮疯子到底能多愚蠢!”“海水没进疆,脑子先进水”,“堪比炸开喜马拉雅山的异想天开”,“完全不可行的痴人说梦……”
口水满天飞时,一则“‘引渤入新’已立项”的消息更是给这场争论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所有反对立项的声音都震耳欲聋地扑面而来。
11月12日,辽宁和内蒙古发改委联合出面澄清,“引渤入新”仍在讨论阶段,立项还很遥远。
这时,看似扑朔迷离的“可行性讨论”也迎来了致命一击。
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上,十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致认为:无论是从气象学的角度,还是新疆的地理条件,以及海水淡化的技术难度、经济成本来看,“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想法都是一个“伪科学”。
当观众们以为这项看似“旷世奇谈”的设想终于画上句号而准备满意而散之时,“引渤入新”的试点工程“引渤济锡”已经在喧嚣之中立项上马,2.6亿元的投资已经落实,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期项目所需的628亿元投资也在兄弟省份的联合下进入洽谈阶段。
同时,支持“引渤”的声音也忽而出现,“6年即可完工”的言之凿凿,似乎又把那个已经断线风筝拉回了地上。
“痴人说梦”与“梦想成真”已界限难辨。
回头梳理,事件的进展与媒体发布的节奏把控,几乎可以称得上一个完美的传播学教程。但实际上这场口水仗的背后,并不只是空虚的臆想与常识的反击,还有中国西北缺水220亿立方米的严酷现实。
贫水,让多少金钱与人力上的投资都变得绵软无力,内蒙古的煤炭、新疆的石油、甘肃和宁夏的发电厂……没有水,一切就难有生机,工业、农业、牧业……任何有助于消除贫困落后局面的开发规划都在缺水的困境下举步维艰。
在我国北方,八大沙漠恣意妄为,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疯狂外扩,让曾经的农田、草原、村庄都化成了海市蜃楼。更可怕的是西风来,黄沙起。仅今年,我国北方就遭受了12次沙尘暴的袭击。
首都北京,距离中国八大沙漠之一浑善达克沙地仅有180公里。
如是危局,谁来疏解?
无论问题多多的“海水西调”最终会否实现,人们终于为“抗旱治沙”这个在商业上和政绩上并不诱人的话题找到了一个优质的噱头。相比推翻,我们更需要建设。
它若不是良策,谁能拿出一个良策?
“引渤入新”首倡者霍有光:
“叫兽?我是一个叫喊科学的野兽”
霍有光,男,1950年8月生,甘肃天水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这几天,他在网上有了很多新的简介:“异想天开的疯子”、“科学界的牟其中”……
他的科学构想更是招至极端刻薄的评价:“这不相当于民间‘八大傻工程’吗?给长城贴瓷砖,给赤道镶金边,给飞机装倒档,给黄河安栏杆,给苍蝇戴手套,给蚊子戴口罩,给跳蚤戴脚镣,给虱子戴避孕套。”
最和善的评价也谨慎地说,那是一个“大胆的设想”。
霍有光不以为意。他笑呵呵的说:“还有人说我是‘叫兽’呢,我说我就是‘叫兽’,我是一个叫喊科学的野兽。”
就是他,在13年前第一个提出了调渤海水灌溉新疆的“海水西调”构想——现在广为人知的“引渤入新”计划的最早蓝本。
霍有光的“调水畅想”始于1995年的一个秋天。
那是一个颇有魏格纳风范的瞬间。
1995年秋天,在北京西客站的候车大厅里,霍有光望着墙上的中国地图突然愣住了。他从西到东在地图上比对着中国八大沙漠的位置,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浑善达克沙地……他用手量了一下渤海到沙漠的距离:并不遥远。
霍有光很兴奋。
在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他不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大学教授,还曾经是一个吹了多年风沙的地质工作者。他走过了新疆、甘肃、宁夏等地最干旱的地区,曾经早上用一杯水刷牙洗脸,晚上继续用这杯水洗脸洗脚。
“受环境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尤其是横亘我国北方的条带状沙漠由于几乎没有水资源,不仅环境无法改造,反而以每年新增2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不断扩大沙漠化进程。”
霍有光说:“没有水,你才知道水有多重要。”
候车大厅嘈杂的人流中,一个设想突然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渤海水引入新疆,镇压沿途的大沙漠,解决干旱问题呢?”
这将是个异常浩大且会影响深远的工程,霍有光迅速开始画草图,他想起了自己走过无数遍的已经干涸的疏勒河故道。
疏勒河,古名籍端水,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从汉以来,酒泉、敦煌、玉门、阳关等西部重镇皆赖其哺育,古河道曾注入罗布泊,东高西低,海水被引入到这里,不仅可以实现自流,还可以利用落差发电,对冲引入海水所需要的电力资源,“简直是最好的路径”。
1997年,霍有光发表了《策解中国水问题》、《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开发大西北与绸缪水安全》等学术论文,“海水西调”有了初步的理论构想。
2004年,“海水西调”的设想让一直苦于缺水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眼前一亮,锡盟褐煤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缺水,开采业和加工业都发展缓慢。
“引渤济锡”开始列上了内蒙古与辽宁的合作研究议程。按照计划,每年从渤海湾调3.65亿立方米海水,以供100亿立方米褐煤制气工程使用,同时,褐煤制气工程所产生的余热还可以蒸汽淡化海水,年产淡水3.1亿立方米,以缓解锡盟水资源的压力。
霍有光说,“引渤济锡”项目其实也是一次“海水西调”的先行性实验。“长长的线路图上已经有一小段要成为现实,15年的设想终于要开始实现了。”
“为什么所有人都在问,‘海水西调’值多少钱?”霍有光认为,“海水西调”不仅能固沙治旱、开发能源、发展产业,它还将改变整个北方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受益者将是整个中国。
“这是能用钱算得清的吗?”他瞪大了眼睛。
与一些稍显孤傲的学者们不同,霍有光一直在饶有兴趣的关注着媒体对他的报道和评价,他有自己的博客,他看所有人的留言,他笑着说:“质疑是好的,但是不要谩骂嘛!”他说,他最近的主要工作就是解答质疑。
霍有光说,这是“海水西调”项目得到重视的表现,有了重视才有实现的可能。

123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